近年来,来宾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以“技术+人文”双核驱动的诊疗模式,在“治未病”及“整体观”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妇科“多虚多瘀”的生理病理特点,创新“健脾疏肝补肾化瘀”为核心的治疗思路,形成独特的综合疗法体系,实现了在多个医疗领域的技术革新,为女性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案,成为桂中地区中西医妇科诊疗的“金字招牌”。
破题—— 中西医协同作战破解疑难重症 患者徐女士因异常子宫出血、重度贫血,被困扰两年有余,在别处治疗无果后来到市中医医院。该院妇产科为其制定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口服中药汤剂补气摄血,中药调膏穴位贴敷健脾益气,耳穴压豆平衡阴阳以调节生殖内分泌,西医予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此后,徐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治愈。 “中西医结合的精髓在于,中医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而治本,西医快速缓解症状而治标。”妇产科主任王志介绍,这种综合治疗模式实现了整体与局部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治疗核心不是简单的“中医+西医”,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取得1+1>2的协同效果。 据悉,该科室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秉承“分阶段辨证、全周期干预”核心理念,构建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微创手术—康复管理”一体化诊疗模式,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同时,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创新运用雷火灸、子午流注开穴、耳穴压豆、中药保留灌肠、中医熏洗、宫颈上药、中药硬膏热贴敷、妇科推拿、穴位注射、产后三泡等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取得显著成效。 突破—— “三位一体”疗法攻克不孕难题 针对不孕症患者,该科室采用“药—针—术”三位一体疗法,通过中药口服、针灸、中药直肠滴入和穴位注射等方法,提高卵巢功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妊娠率。近三年来,数百名患者通过此疗法实现“母亲梦”。 莫女士曾经历宫外孕、胚胎停育、生化妊娠等挫折,几近放弃生育梦想,王志带领科室成员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最终助她圆梦。“我们为莫女士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充分结合她的个人体质和病因,将中药内服、中药穴位贴敷、雷火灸和穴位注射等直接作用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提高了受孕几率。这样的疗法比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更加全面,成功率也更高。”王志介绍说。 温度—— 37℃医疗服务温暖生命旅程 “术前和术后,医护人员都细心为我讲解病情、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丁女士受盆腔包块困扰,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温暖守护让她有了“家”的感觉。出院后,丁女士向市中医医院妇产科赠送锦旗,并拨打12345市民热线进行表扬。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所护”,医护人员始终用温暖浸润服务。目前,该科室共有护理人员2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14名。她们以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温暖的态度,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全方位、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服务。 从细节入手,该科室为新入院患者赠送生活用品,为待产产妇准备待产包,为陪同人员提供免费陪护床;每月举办孕妈妈手工课、分娩体验等特色健康宣教讲座,帮助孕妇掌握科学保健知识;每逢节假日,团队精心策划活动,让患者感受关爱与温暖;依据节气特点,精心调配中药“五行”茶饮,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魅力…… “我们希望让更多患者知道,医疗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冰冷的医疗器械上。”妇产科护士长玉瑕说:“它更体现在我们的每一次俯身倾听、每一次耐心解答以及每一次温暖关怀中。” 创新—— 坚持服务与科研“双轮驱动” 在服务革新方面,该科室通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如增设“晨启·午伴·夜安”弹性诊疗时间,满足不同患者的就医需求;检验、B超等功能科室同步开放,实现“一站式”完成诊疗流程,让患者就医更便捷。 同时,该科室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派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开展内部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目前科室已拥有一支高职称、强技术、优服务的医疗团队,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形成“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 “在我们的团队中,有5人能够独立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操作,11人精通中医外治等疗法。”王志自豪地说,“这种技术代际传承不仅是我们科室的骄傲,更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技术革新的同时,该科室还将理论创新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之一。近三年来,先后立项自治区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科普文章30余篇;被评为广西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自治区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护理示范病房,2024年荣获来宾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从“青春驿站”到“更年港湾”,来宾市中医医院妇产科用中西医协同的“组合拳”破解女性健康难题,以有温度的“中医+”模式重塑医疗服务,广受患者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