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饭啦!”11月18日中午,在兴宾区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何美香为老人张陆英端来了香喷喷的午餐,一盘炒时蔬、一份小炒肉、一碗杂粮粥,荤素搭配,菜量适中。这是何美香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同时也生动展现了张陆英老人乐享晚年的生活状态。 “院里每位老人都有基础病。除了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我们还得把药分好,送到他们手里,看着他们服下才放心。”何美香说,最近天凉了,福利院把活动改到室内,老人们看电视、打牌,兴致来了还会一起唱几句。
今年90岁的张陆英住进养老院已有一段时间了。 “这地方各方面都很好,剪头发、修指甲也能喊护理人员来帮忙。每天吃得都挺好,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老人脸上带着笑向记者夸赞道。
“张陆英属于社会休养老人,每月向福利院缴纳一定的费用,福利院则提供床位和服务,确保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兴宾区社会福利院院长韦玉菊介绍,该院现有服务对象222人,其中特困供养人员121人、社会休养老人101人。 目前,我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1.69万人。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我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区率先出台《来宾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并扎实推进落实,已初步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35家,养老机构床位407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996张,入住老年人1602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老年人实现100%集中供养,有效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刚需。
除了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我市还积极打造居家养老活力圈,驱散老人们的“孤独感”。 在兴宾区城北街道滨江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里歌声悠扬。五六位老人坐在一起,跟着音乐节拍,合唱经典歌曲,兴起时还跳上一支舞,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以前没事干就在家看电视,自从有了活动中心,我每天都来报到!”居民马日生正在弹扬琴。说起社区的养老服务,他打开了话匣子,“这里不仅能唱歌、弹琴,还能锻炼、下棋,社区经常组织活动,给我们免费测量血压、理发,让我们的老年生活不再孤单。” 滨江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活动中心配备了健身器材、图书报刊、音响设备等,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这样“小而精”的养老服务阵地正在来宾遍地开花。“十四五”期间,全市推动38家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后的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54.29%的乡镇(街道),5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从理念变为现实。 “‘十五五’期间,我市将持续聚焦养老服务痛点、堵点问题,加大探索创新,让养老服务供给内容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市民政局局长谢丽珍表示,按照规划,到2030年,全市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 从一次体检到一句问候,从一张护理床到一间活动室,来宾市正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与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