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美,在不起眼处——观“《搭石》小练笔”有感
作者:黄秋颂    来源:来宾网-教育梦工厂    时间:2024-02-08

久仰黄晓霞老师的大名,如今得以目睹其课堂风采,虽然仅仅是录像,却令我受益匪浅。《搭石》是教育部审定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黄老师的这节课即为上完这篇课文后的一次小练笔。在这节课上,黄老师多次重复了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本人也斗胆试着用发现的眼睛来发现黄老师这节课的几点“美”:

导课之“美”。一堂课,如同一篇文章,讲究“虎头猪肚豹尾”。开课第一句话最耐人寻味,必须深思熟虑,既要切题,又要带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甚至带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黄老师一开始就以当时孩子们既熟悉又关注的天气来导入,“孩子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冷,但是现场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却让我感到了春天般的温暖!”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明确之“美”。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目标太多,学生掌握不了,而且学起来会很累;目标不切实际,那么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课堂上下的功夫再多也只是一节无效课堂。黄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紧紧扣住了一个“美”字。1.认识美。此环节黄老师出示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大声地朗读,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这样的句子是美的,句子中的这种行为也是美的。这样一来,学生“美的眼睛”就初步形成了,为下一步的“发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发现“美”。这一步黄老师把书中的美转移到了现实生活中,先从学生衣着颜色的美到清洁工的美,培养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3.说出“美”。发现了生活中那么多的美,学生此时已经迫不及待了,因此,此环节黄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激起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侃侃而谈。4.写下“美”。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拿出笔写下自己刚才最想说的话,有了上一环节的畅所欲言,黄老师的教学目标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设计之“美”。如果说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那么教学过程就是课堂的躯干。黄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妙。她能采用“引(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才是美)——扶(通过对清洁工的举例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放(最后放手给学生寻找美、说出美、写下美)”的教学路线,针对“美”引导学生一步步向“美”的高处、深处走,最后,学生不仅完成、修改了作文,而且做到了升华。

课堂评价的语言之“美”。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黄老师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而且黄老师的评价语言机智多变,评价方法灵活多样,评价过程充满人文关怀,她的课堂评价不会出现“你真棒”“你真勇敢”等停在表面而含糊的赞美。印象最深的是,在学生同桌互相评改作文结束的那一环节,有一位学生还在那儿埋头修改,看到此景,黄老师笑着说:“你还在修改呀?看来你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句话,既是对这位学生认真的赞美,又委婉地提醒了这位学生。如此因地制宜的评价语,既美了教师语言更美了被评价的孩子!

课堂遗憾之“美”。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黄老师此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开始出示的重点句子,没能从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心灵美这几个方面让学生品读。二是有些课件的出示时间不够恰当,没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正是有了这些遗憾和不足,此节课才更加闪耀着“美”的教学之光。

总之,黄老师的这节课,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没有与众不同的课件展示,更没有惊天动地的活泼气氛,一切都那么平淡、沉着、自然,却时时处处投射着“美”的光芒。它的“美”,就在教师的最不起眼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原来,美不一定耀眼,它就在最不起眼处,等待善于发现的人们去品味。

(作者系武宣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

 
 
编辑: 王瑶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