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品端午情怀 燃文化之火
作者:韦秋波    来源:来宾网-教育梦工厂    时间:2024-06-13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又是一年端午到,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带香囊、赛龙舟、诵诗词,在传统习俗中体会端午情怀,品味浓厚的中华文化。

在翠绿的粽叶之间,藏着历史长河的印记。从古至今,粽子似乎是端午不可或缺的存在,包裹着糯米的身体在沸水中舞蹈,最终成为一种口感独特的美食。每一颗粽子的背后都代表着家庭间的温馨互动以及亲情的牵绊。人们通过亲手包制粽子这一过程,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情愫层层叠进那绿色的外衣之中。粽子就如同历史的使者,穿越千年的时空,将那份古老的情怀与我们的味蕾紧密相连,滋润我们的心间。

清香的粽子,吃的是千古时光同一份民族记忆。“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相传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古代的天才诗人,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留下的千古名篇数千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给我们注入铁骨铮铮的刚健奋发之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让我们永远秉持爱民情怀,兼济天下之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刻激励我们追求真理,矢志不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提醒我们要笃行不怠,不忘初心……爱国忧民、坚持真理、追求高洁,这是屈原一生秉持的人生信念。这些铿锵之声被后人传颂,直至今天,这些品质已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特质与价值追求。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吟诵过那些震撼人心的诗句,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这是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之星空中共同守住那温润的民族记忆。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华文化滚滚向前的强大内驱力。传统节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既源自于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以更大的历史视角观之,端午节的精神内核,历经千年依然生动的原因,其实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断衍生出新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这本身就是其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涵养和传承传统节日及优秀文化,需要借助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俗活动,也要采取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深度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描摹历史风貌的基础之上,创新视听呈现,引发观众共鸣,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建立起旧时光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连接,不断打造承载传统节日内涵的载体,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焕发新生,重放光彩,中华儿女才能更加坚定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保障。此刻,就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每一份坚守与创新都在续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愿每个人心中都能够燃起那份文化自信之火,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系来宾市第一中学学生


 
 
编辑: 王瑶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