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教师要注重教科研
作者:蓝福春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4-07-25

我很赞成有人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喻成“过日子”,还提出了“不搞教学过不了日子,不搞教研过不了好日子,不搞科研好日子过不长”的观点。

在原先的工作中,我也是一名只会“过日子”的“机械型教师”,每天都在重复同一套流程:备课、上课、练习测试、批改、讲评。现在想来,即便教学成绩很优秀,充其量只是一名合格教师而已。真正优秀的教师除了完成常规的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学会在教科研领域为自己赋能,做一名“成长型教师”。

刘波老师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提到:“教师是一项需要终身修炼的职业,走持续的专业成长之路,这应该成为有追求的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所谓“终身修炼”和“专业成长”其实强调的就是“教科研”,教师要主动在教科研上有所涉猎,才能让自己不原地踏步,且让自己日有所获,最终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

“四有好教师”是教师从业者的追求标杆,其中“有扎实学识”强调的就是专业能力。为什么强调教师要有专业功夫?一个简单的比喻:要想给人一缕光,好老师就是太阳;要想给人一滴水,好老师就是一片大海。如此,教育教学才从容自如、左右逢源、娓娓道来,重点难点疑点尽在掌握之中,学科发展趋势、考试动向自带“感应器”,学生最佩服的往往就是学识很扎实的教师。如果自己是盏昏暗的灯、是半碗的水,我们又如何经得起学生的“索取”: 一名语文老师写的请假条,内容格式颠三倒四,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一名基本解题能力都很“夹生”的数理化教师,又如何教会学生好好做题。故而:专业,乃为师之基,执教之本。

其实,大多数初为人师者,都不是很优秀,甚至都有着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三五年后,有的成长为“名师”,有的却流落为“庸师”,这种区别大多与注不注重教科研、注不注重自我成长有关。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需要引导的,“师徒结队”的“青蓝工程”就是最常用的方式,但这种成长仍属“外部驱动”模式,真正的卓越成长需要内生动力。教师个人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三年成名师,五年成骨干”的意识和雄心,而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除了积极完成常规教育教学外,还要注重教科研。

教科研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说:“教研绝对不是高深的难以理解的工作,而是每个一线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修行。”我的理解可能比较肤浅,我认为:就是平时有空无空的时候找时间多写写。写什么?写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发现的教育规律、教学原理以及师生生命成长的节律,归根结底是总结和体会。最好的呈现,是在论文的发表、课题的结题、校本或书籍的出版、报纸的刊登、教学成果的评比等等方面,这样的教科研是令人折服的,也是最有威力的成长。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也许刚开始你只是参与一本简单的校本资料的编写,但初次尝试的你,怎会料到,以后也许会是某本教育教学巨著的作者呢!

最后,愿我们可敬可爱的同行,每个人都让自己“过好日子”,而不只是“过日子”。

(作者系来宾市第十中学教师)


 
 
编辑: 刘新勇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