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老师,您想要什么礼物?”“啊,礼物?为什么想要送我礼物?”“过两天是三八妇女节呀,我们想送您礼物,感谢您的鼓励和陪伴。”“哈哈,你们有这份心就好,平日里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就是送给我最好的礼物。”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讲台上有张卡片,上面写着:“静姐,三八妇女节快乐!我们永远爱你!”我一眼就认出这是班上那几个调皮男孩的字迹,他们平日里没少让我操心,我也没少和他们斗智斗勇。看着这张制作有些粗糙却饱含深情的卡片,我的眼眶湿润了,所有的疲惫与委屈全都烟消云散。 这张贺卡勾起我的思绪。在我从教的第30个年头,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实行交流轮岗,我被分配到西校区,接手了一个成绩排名全镇倒数第一的六年级内宿班,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此之前,我在东校区的教学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所带的班期末考试综合分比这个内宿班高出两倍多。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内心的崩溃与无助如汹涌的潮水般将我淹没,甚至差点陷入抑郁的泥沼。之后,在亲人和同事的开导下,我渐渐明白:学校的决定已成定局,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当我第一次踏入这个班级,看到的是一群纪律散漫、眼神中充满迷茫的孩子,一层阴霾笼罩着整个教室。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后,我的心更是沉入谷底: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我”字都不会读。更令人担忧的是,班级风气不佳,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与我在东校区所带的班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开学第一周,我决定开启破冰之旅——以“桃花朵朵开”破冰游戏,打破与孩子们之间的隔阂。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逐渐驱散教室里的沉闷气息,大家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认识彼此。我也借此机会,努力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和特点,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尽我所能改变这个班。 为了帮助孩子们提升学习成绩,我利用午休时间与课余时间,与他们聊学习、聊家常,了解成绩上不去的原因。经过两个月的深入交流,我发现除了学习方法不对,父母外出打工而无人管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孩子们回家后往往沉迷于手机游戏,根本无心学习。了解到这些情况,我心疼不已,也更加坚定了要帮助他们的决心。 为此,我踏上艰难的帮扶之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借助集体的力量。然而,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小雄同学的基础太差,我一个人教他实在是力不从心。于是,我开始寻找班级里的“热心人”。我注意到班上有一个叫小彬的学生,虽然成绩不好,但他的识记能力很强,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能背下来。我决定让小彬同学教小雄同学背古诗。起初,小彬同学有些犹豫,经过我的一番鼓励后,他答应了。对于其他孩子,通过组建互助小组,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后,小彬同学常乐滋滋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雄同学又会背一首诗啦!”每次确认小雄同学背诵无误后,我都会给予两人鼓励,并不定时奖励一些零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班风学风也上去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与磨合,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足球比赛中,我们班获得全年级第一名。那一刻,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班集体凝聚力的体现。期末考试成绩公布,我们班从全镇倒数第一跃升至全镇第二(校区第一);在黑板报、跳绳和迎面接力等比赛中均获得第二名;每周都能拿到流动红旗、获评文明宿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孩子们努力付出的结果,也是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最好的回报。 今年过年期间,他们用手机发来信息:“老师,想念你,在每一节没有你的语文课上;祝福你,在每一个没有我们的日子里。”这些质朴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间。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我和孩子们之间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不再是那个让我头疼的“刺头班”,而是我心中最珍贵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回顾这一个多学期在西校区交流轮岗的日子,我深深地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耐心、爱心和智慧浇灌,是爱与责任的坚守。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痛苦、有过挣扎,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刺头”的孩子们,用他们的“破茧成蝶”告诉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给予足够的爱、耐心和正确的引导,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我感谢这段经历,感谢这个曾经让我几近崩溃的班级。正是因为有他们,我才又一次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使命与责任。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眼中有学生,就一定能够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书写出属于自己和孩子们的精彩篇章。(作者系象州县寺村中心校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