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读书的灵魂应该被好好安放
作者:刘凯云    来源:来宾网-教育梦工厂    时间:2025-04-16

清晨,路上没有堵车,我比往常提早半小时到达单位。百无聊赖之下,我不情不愿地拿起积满厚灰的《终结拖延症》。这本三年前买回的书,直到今天才真正翻开第一页,我不由苦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今天承诺明天做,却没有开始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写字、运动。记忆中,我在教育学生时常常说:“这次作业很简单,很快就能完成。”可依然有学生无法按时上交,因此受到我的批评。当时的我并不理解这有什么好拖延的。直到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翻开过一本新的书,也很久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学生的心情。

我很爱看书,也爱写文章,这明明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可为什么总是很难开始呢?翻阅书页时,我逐渐懂得了其中的奥秘:当我不看书的时候,我在做什么呢?刷短视频、追剧、打游戏……这些都是能够立刻获得多巴胺的事情。相比之下,看书、学习则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回报,我们自然提不起劲。

我转念一想,人生苦短,何必非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既然多巴胺可以通过玩手机轻易获取,每天就这样轻松快乐地度过,不好吗?一开始的确惬意自在,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一个月、半年、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天获得的快乐快速减少,深深的自责感和愧疚感开始围绕着我。

人在看不到自己进步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那么,该如何打败“拖延症”呢?我喜欢一些不断产出新作品的作家。有时候,我很好奇他们如何战胜对自我的怀疑和灵感枯竭。要知道,这种创作型工作,很容易使人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当中。

机缘巧合之下,我认识了一些来宾本土作家,也曾拜读他们的诗集。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点。

首先是降低期待值。我们不去做某件事的原因,通常是对于一时的努力有过高期待。例如,写一篇文章之前,会想着投稿之后是否被采用?如果不被采用,那写稿有什么意义。一旦陷入了内耗,就会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就都需要经过时间积累,大多数作家都经历过默默写作的阶段,不管写得如何,先写出第一个字,再写出第一千字,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凝练出一个个更好的故事。而这样的坚持,源于对写作这件事情不抱有太高的期待。

其次,找回人生的掌握感。村上春树在写作的几十年间,每天都会晨跑。为什么成功人士那么忙,每天还要坚持运动呢?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产生内啡肽,这比多巴胺带来的快乐更持久。更重要的一点是,运动能让人找回掌握感。不管其他事情做得有多糟糕,只要完成了一些事,那就仍然是在进步,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可以帮助个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当然,生活中的支点并非只是运动,也可以是冥想、听音乐等等。

再者,设定期限也很重要。斯蒂芬·金曾说过,他每天必须在三个小时之内写出六页小说,几乎从不间断。这种不断给自己设置期限并按时完成的工作态度,让他创作出《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等经典著作。等待灵感的人注定等不到灵感,只有努力去寻找灵感的人,它才会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

虽然总结了那么多,但我们依然避免不了拖延的存在。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没有人能保证永远可以战胜弱点,不管面对的事情有多困难,内心有多抵触,都不要逃避,往往只需迈出那一步,剩下的路会比想象中轻松很多。

(作者系来宾市解放小学教师)


 
 
编辑: 高朝辉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