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以来,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运动训练专业为重要抓手,在体育事业发展上步履铿锵,接连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成为来宾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在全民健身浪潮中书写了职业教育特色答卷。 深耕全民健身:以多元活动激活体育活力 走进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运动热潮扑面而来。该校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结合职业院校特点量身定制实施方案,让体育精神融入校园各个角落。 每年,学校田径运动会吸引约2000人参赛,校级篮球赛超900名球员参加,“激情体育课”更是覆盖全校6500余名学生。不仅如此,该校每年派出志愿者参与来宾市马拉松比赛,组织50人次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派遣体育教师深入企业授课超2000节,将体育服务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 在赛事承办方面,该校同样表现亮眼。来宾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800名参赛选手奋勇拼搏;来宾市“千里杯”足球比赛、城区学校足球比赛、抖音足球嘉年华(来宾赛区)等赛事中,700余名运动员驰骋赛场,为来宾市全民健身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将民族文化与体育活动深度融合,开展“广西三月三”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抛绣球、板鞋竞速、竹竿舞等特色项目年均吸引超4000人次参与,让民族体育之花绚丽绽放。 构建教体融合:以协同之力拓宽发展路径 体育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学校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体融合工作格局。 在资源整合方面,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市教育体育局、市总工会、社区等紧密合作,打破场地壁垒。除正常教学训练时间外,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免费开放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等主要场地,年均接待校外健身群众超1.2万人次。同时,安排体育专业学生及教师提供义务指导,以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引入社会力量是学校推动教体融合的另一重要举措。该校积极支持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形成“校园带动社区、社区反哺校园”的良性循环,让体育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在校园足球发展上,该校以“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为教育理念,建立男、女足球队A、B梯队,通过科学训练和定期选拔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努力将校园足球普及率提升至80%。同时,积极为学生拓宽晋升路径,选派优秀队员赴山东省滨州市体校深造。此外,班级联赛、足球文化节、技术挑战赛等活动也让校园足球氛围愈发浓厚,形成了独特的校园足球文化。 创新服务模式:以科技赋能提升健身质量 在推动全民健身过程中,该校持续探索创新,将体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科技应用深度融合,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中,该校推出的“健康+技能”特色项目便是一大亮点。学校组织师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身指导;举办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理念。2023年,在“健康技能进社区”活动中,该校师生志愿者共为500余名居民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其中为老年人设计的八段锦、柔力球等项目深受欢迎,参与满意度高达98%。此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服务意识,也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科学健身的魅力。 科技的融入,让健身变得更精准、更便捷。学校积极推广“AI体育”小程序、体育AI智能体测设备,让师生和校外群众准确获取自身基础数据和健身计划。同时,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持续推送健身教程和赛事信息,年均访问量超5万次,有效提升科学健身的普及率。 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学校体育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也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近年来,该校师生在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2021—2024年,在自治区级比赛中斩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在市级比赛中拿下一等奖41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71项,获评优秀教练员37人次、体育道德风尚奖5项、优秀组织奖3项。每年更有数十名学生凭借优异的体育成绩被高校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