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作者:    来源:华龙网    时间:2018-08-16

 

今年8月7日为立秋,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这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来临。立秋又称交秋,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那么立秋时节如何养生呢?

立秋有三侯,每五天为一候。

一候凉风至,第一个五天,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来自高纬度大陆的风温度较低,给人们带来了凉意。

二候白露生,立秋节气的第二个五天,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开始加长,昼夜温差变大,地表水蒸汽低温凝结,清晨的大地上出现白茫茫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在立秋节气的最后五天,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

随着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调养。

1、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人体代谢与自然界一样进入阳消阴长的状态。此时,精神调养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2、起居调养:白天防暑早晚防寒

立秋乃初秋之季,之后还有十余天的三伏天,白天虽炎热,可早晚已经开始感觉凉爽,而此时,人们该注意白天防暑,早晚防寒,早晚防寒尤其重要。因为白天的炎热会让人们以为此时仍是炎热的夏季,而此时冷热更迭,燥风秋雨频袭,早晚温差变大,若衣物加得不及时,凉席过凉,仍过多饮食生冷食物,吹空调、吹风扇,就极易受寒凉。

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下肢和足部,免得寒从足下生,导致腹部脏器的气血失调,引发身体各种不适,患上或加重胃疾。

3、饮食调养: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饮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同时,立秋湿热交蒸,饮食宜以健脾祛湿、益胃生津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萝卜、番茄、冬瓜、莲藕、豆角、玉米、葡萄、黄花梨、龙眼、水蜜桃、菠萝、哈密瓜等,同时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秋季阴气强、阳气弱,肠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虚而入,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饮食应定量定时,少食冷饮和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

4、运动调养:逐渐增量避免过度出汗

立秋过后,天气开始凉爽舒怡,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慢跑、散步、爬山、羽毛球等运动,并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仍应避免过度出汗。

秋季很多多发病都与立秋天气转凉有关,此时哮喘病、过敏性鼻炎最易复发,有体弱过敏性疾病的人,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应能力较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所以,有此病史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加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阳气的补足。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邪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编辑: 黄霖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