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金秀巴勒: 山间春笋赛八珍 采摘有度利后人
作者:晚刊记者 莫永娟 吴清文 李冠才    来源:来宾网-来宾晚刊    时间:2019-03-25

春分时节,金秀大瑶山巴勒村,海拔1000米的位置,野生的小杂竹长出的笋最多。采摘回来,剥除笋壳,清洗干净,放入鸡汤火锅,鲜嫩爽脆,妙不可言。俗语有言: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巴勒村的野笋,可堪此誉。

在巴勒,竹子凭借其竹笋鲜嫩、香脆的口感,不仅能满足八方“吃货”的味蕾,其本身以及加工产品也为大山深处的村民带来了不俗的经济效益。

春分刚过,巴勒村的村民开始忙起来,家家户户齐出动,翻山越岭采摘春笋。春笋出得多时,村里就约山外的老板上山收购。村委干部则告知家家户户,相约上山采笋。

“从老板上山收购第一天算起,每季采笋时间只有20天。”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巴勒村村委副主任陶福连介绍,巴勒村民对大瑶山给予的馈赠十分珍视,约定甜笋、苦笋各采摘20天,留足春笋让其自由生长,保证巴勒村青山绿水、造福后辈。

3月23日清晨7时许,雾气弥漫、寒气逼人,53岁的村民兰远期像往常一样,拿起编织袋和小镰刀,跨上摩托车往山岭深处驶去。和他一样,村里采摘春笋的“大部队”已全部出动。从高处望去,成片的竹海中依稀可见多处细微抖动,那便是村民在采摘刚破土而出的甜笋。

下午3时许,兰远期和村民在路边将采好的甜笋装袋称重,等候收购的老板进山便可直接交货。“现在采摘的是甜笋,刚长出来的一小节竹笋,从笋壳刚脱落的地方选取,一般采摘30厘米左右长度最佳。”经验丰富的兰远期说。他顾不上换下湿透的衣服,手脚麻利地把9袋甜笋装好,这是他的主要收入之一。

“按照往年的情况计算,春节过后苦笋和清明节前的甜笋采摘量分别为20万斤,按照每斤2元的价格计算,两次春笋的采摘可以为巴勒村60余户、200多人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陶福连介绍道,山上竹子是巴勒村的集体经济,面积约4万平方米,村民在苦笋、甜笋规定的各20天采摘时间里自由采摘,一旦过了采摘时间,绝不允许私自进山采笋。“常言道:劝君莫食三春鸟,劝君莫食三月鲫,我们几年前也达成‘不采尽三月春笋’的默契。”

陶福连还介绍,宁可一月无肉,不可一餐无笋,除春笋的鲜嫩爽口备受青睐之外,春笋成竹后的小杂竹也成为市场紧俏货物,如拇指一般粗的小杂竹,30根绑做一捆可以卖到16.5元。心灵手巧的村民还充分利用楠竹,编织各种手工艺产品,巴勒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编织基地。

“竹子是巴勒村最宝贵的名片,我们不仅靠它吃饭,更依赖竹子的生态条件乐居,所以巴勒人对竹子、对大瑶山始终心怀敬畏,一直有节制地采笋,把绵延数里的青山世代传承下去。”在巴勒村口售卖竹编产品的村民兰献葵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守在村口,一边用竹子编织箩筐,一边向游客娓娓道出巴勒村民的大瑶山情结。

 
 
编辑: 黄霖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