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我们的“歪大山”
作者:覃梦云    来源:来宾网-盘古副刊    时间:2025-07-08

六姨父把牛儿带到我家时是个寒冷的秋天,它脏兮兮的,全身沾满了污泥、牛粪和干草;它瘦得脱了相,身上似乎只剩下被一副皮毛覆盖着的骨架;它身上的毛发和牛角,像是被西风燎干的枯草和枯树叉子一般毫无生机;它的肚窝深深地陷了下去,肋骨从脊梁的两边排下来,一根根看得清楚分明;它的眼神暗沉灰黄,看起来是那么的空洞,没有一点儿神采。

六姨父会相牛,他指着牛角上的纹路,又掰开牛儿的嘴巴,指着牛儿的牙齿,信誓旦旦地跟父亲和母亲说:“这牛儿五六岁的年纪,绝不是病牛。我打听过了,它原来的主人是个懒汉,农忙时天天把牛租给人家耙田犁地,农闲时也没有好好地喂养,才把牛儿折磨成这样。”父亲和母亲看着牛儿,眼睛里满溢着怜爱和疼惜。父亲不声不响地提起胶桶,装来满满一桶稻谷和玉米粒,放到牛儿面前。母亲热好一大半桶拌了生盐的稀粥给牛儿喝。两人像迎接久别归家的孩子一般对牛儿殷勤款待。牛儿大概饿坏了,毫不客气地低头吃了起来。

我们家上有年迈的爷爷需要赡养,下有六个孩子在读书,父亲和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挣来的钱还是不够用,母亲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几份花。所以,能买一头牛,即使是一头看起来又脏又瘦弱不堪的牛儿,父亲和母亲依然满心欢喜。

要知道,拥有一头牛儿,对于庄稼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母亲摘来桃叶和柚子叶放入大铁锅里煮水,她希望用这些水帮牛儿洗掉霉运。水烧好后,我负责续火,姨父负责添水、提水,父亲和母亲围着牛儿,一边用水瓢往牛儿身上泼热水,一边用旧衣服给牛儿擦洗。蒸腾的水汽中,牛儿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一边嚼食一边像个乖巧的孩子般任由摆弄。它一动也不动,仿佛在细致地感受着父亲和母亲给它带来的温情。

父亲和母亲把牛儿全身上下都洗了个遍,就连牛角和牛蹄子都清洗得干干净净。给牛儿擦干后,父亲找来一张旧毯子披在牛儿的身上,帮它抵御深秋凌冽的寒风。父亲还学着电视剧,用普通话给牛儿取了个名字——“大山”,希望牛儿像大山一样壮实。那时候,普通话是我们村时尚前沿的一种语言。

我们一帮小孩围着牛儿叫它“歪大山!歪大山!”(“歪”的壮语读音是“水牛”之意)。牛儿一边吃东西一边扇动耳朵,似乎很满意这个带着土味却又不失时尚的名字。

父亲和母亲清理出一间柴房,在房间背风靠墙的角落,用两根木头围成一个框,在框里铺上一层塑料布,塑料布的上面又铺上两张破竹席,再挑来几捆干净的稻草厚厚实实地铺在竹席上,那是“歪大山”的床铺。布置妥当后,父亲还在柴房的门上挂了一块红布,说那是“歪大山”的新居,母亲把一条红丝带绑在“歪大山”的角上,欢欢喜喜地把“歪大山”牵进牛棚。

“歪大山”搬进新居了,接下来的日子由父亲照料它的生活起居。每天清早,父亲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牛棚。接着,他提来母亲用大米和米糠熬成的加了食盐的稀粥给“歪大山”喝。白天,父亲带着“歪大山”到田里吃草;晚上,父亲给“歪大山”喂稻谷和玉米粒当宵夜。每晚临睡前,父亲都会到牛棚里,给“歪大山”盖好那条旧毯子,把牛棚的门关好后才放心去睡觉。

为了给“歪大山”补身体,父亲经常到冰冷的河水里摸来黑鱼和塘角鱼,加上糯米一起烹煮,趁热打进去几个鸡蛋,再团成拳头大小的团子给“歪大山”吃。

经过父亲半年多的精心喂养,“歪大山”愈发强壮:大大的眼睛像两颗又黑又亮的黑珍珠;黝黑的皮肤下肌肉饱满,再也看不到那一根根肋骨了;它的肚窝自从来到我家后总是鼓鼓的,从来没有被饿瘪过;原本一身枯草似的毛发已经掉落,新长出来的毛发闪着健康的光泽,就像春天里的草木,散发出勃勃的生机。“歪大山”的身上已经找不到它初来我家时的半点痕迹。

家里有七八亩田地,耕种是个辛苦活,自从有了“歪大山”的加入,全家人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六月六,尝新谷”,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那天,父亲都会从田里割来一捧稻谷喂给“歪大山”吃。这是村里流传下来的老习俗,每年收获的新粮要献给功劳最大的人先品尝,朴实的父亲把牛儿当成家里的一员哩。

 
 
编辑: 王瑶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绿水青山的“生态答卷”与“民生答案...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广西“清廉传家 廉润八桂”主题示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