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小城来宾
作者:罗美凤    来源:来宾网-盘古副刊    时间:2025-08-27

我向来以为,城市之大,未必在于其广袤,而在于其能否安放人心。大都市固然繁华,却常使人迷失其间;小城虽小,反倒令人觉得亲切。来宾这地方,便属于后者。它不张扬,不喧哗,静静地躺在广西的怀抱里,如同一个安分的婴孩,不哭不闹,只睁着清澈的眼睛看世界。

初到来宾时,颇觉得此地小得可怜。从城东踱到城西,不过半个时辰;自城南行至城北,亦无需多少脚力。街上行人不多,彼此竟还认得,见面时点点头,或立谈片刻,说些家常话。我想,这大约便是小城的好处了——人还未被完全异化为陌路,尚存几分旧时的温情。

住处就在单位的围墙外,不大,却足够安身。每日下班归家,步行不过六分钟。楼下有一家综合店和一家粉店,常见几位阿姨坐在门前择菜,小儿追逐嬉戏,偶尔还有黄狗摇尾经过。这般景象,在大城市怕是难得一见的。大城市里的人,归家之路往往漫长,挤地铁、转公交,耗去一二时辰是常事。回到家中,早已精疲力竭,哪还有闲情体会生活之趣?而在来宾,十分钟便足以从工作的劳碌中抽身,回归自己的小天地。这般便利,实在珍贵得很。

每逢周末,我便喜欢去城中的商场走走。说是商场,其实规模不大,货物却齐全。自住处出发,二十分钟必定能到。路上不急不缓,恰可观赏街景。小城的街景是极有意思的,既不过分陈旧,也不盲目求新。老式杂货铺隔壁可能就是新开的奶茶店,传统小吃摊对面或许立着时尚的服装店。新与旧在这里和谐共处,谁也不排斥谁。

商场里的人不多不少,既不冷清,也不拥挤。售货员不会过分热情地招徕顾客,也不会冷若冰霜。她们大多安静地站着,你若询问,便温和地回答;若不买,也不会给脸色看。这种适度的距离感,令人舒服。我常想,小城的人似乎更懂得“度”的把握,不过分亲近,也不过分疏远,就像一碗温度适中的茶水,饮之舒畅。

要是说起小吃,来宾更是别有风味。小城不大,美食却遍布街巷。我向来喜欢探寻各处小吃,久而久之,竟也摸出了门道。城东有家老字号米粉店,汤头醇厚,米粉滑嫩;城西的烧烤摊,炭火恰到好处,佐料香而不腻;城南的甜品铺,双皮奶做得极好,甜而不腻,滑而不粘;城北的饺子馆,皮薄馅大,一口咬下,汤汁四溢。

最妙的是,这些美食所在,距我住处最多不过三十分钟路程。有时傍晚忽生馋意,想吃城北的饺子,骑上小电驴,悠悠而行,不到半小时便可坐在店里大快朵颐。这种便利,在大城市是难以想象的。大城市里,为了一口吃食,往往要穿越半座城,耗去一两个时辰,待吃到嘴里,兴致已减了一半。而在来宾,想吃便去,不过片刻功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实在令人欢喜。

小城的生活节奏是舒缓的。这里没有地铁的拥挤,没有早晚高峰的窒息感,没有永远赶不完的场子。人们走路不疾不徐,说话不快不慢,做事不慌不忙。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了,一日的光阴,竟可以做好多事情,却又不会觉得匆忙。

我常于周末的午后,坐在窗前看书。阳光透过纱帘,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窗外偶尔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儿童的嬉笑声、邻居的谈话声,这些声音非但不觉得吵,反倒更衬出周围的宁静。在这种环境中读书,效率竟比在图书馆还高。心静了,书中的道理自然也容易明白。

小城的人情味是浓的。楼下的阿婆见了我,总会问一句“吃饭没”;街角改衣服的老板,记得我的尺寸;小吃摊的夫妇,晓得我的口味偏好。这种被记得的感觉,使人觉得温暖。在大城市,我们常常只是千万张面孔中的一张,无人记得,也无人在意。而在小城,每个人都是具体的、独特的、被看见的。

当然,小城也有它的不足。文化设施不如大城市丰富,娱乐选择相对有限,发展机会或许不多。但这些缺憾,换来的是一份宁静、从容和自由。人生在世,所求为何?不过是内心安宁而已。若能安顿身心,小城何尝不是好归宿?

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地方。它让我想起杨绛先生笔下那些平淡而真挚的生活场景。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琐碎日常中的温暖与智慧。十分钟可以回到家,二十分钟可以到商场,三十分钟可以到达任何一种常去吃的美食旁——这种可预测的、可靠的生活节奏,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在这个追求“大”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点“小”的智慧。小城来宾,说的不是城,而是人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


 
 
编辑: 王瑶
 
 
 
 
 
烽火大湾·天马运输行的红色密码
构筑大交通 推动大发展
2025广西帆船城市联赛(Hobi...
凝智聚力走好开放“妙手棋”
全区重点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视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