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公益团体运作
推行互联网在线支教

张钰哲(右一)与志愿者下乡考察。(受访者供图)
张钰哲,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从2014年开始专职从事公益事业。对于今年“两会”,他从公益团体规范化和推行农村互联网支教两方面发声。
张钰哲介绍,我市目前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不到二十家,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力低、总体实力较弱,并且长期以来大部分公益团体运作与政府职能两者衔接不足,导致志愿服务资金缺乏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制约公益项目的开展,无法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和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参与承接公共社会服务项目。
此外,张钰哲经长期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接触信息能力等方面与城镇仍不平均。他建议可以在我市乡村小学推行互联网在线支教,让城镇学校选派专业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在线授课,满足农村学生的课程需求。“我们协会已经在忻城7所乡村小学进行互联网支教试点,学校和学生都很积极,而且学生成绩也有进步,这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张钰哲说。
关注残障儿童入学
完善残障人士出行设施

蒋林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蒋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办公室主任。他从残障儿童入学难和残障人士出行设施不完善等市政服务方面给“两会”建议。
蒋林介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设有针对0-6岁残障儿童为期10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效果好的听力障碍儿童可以达到普通幼儿园和小学的入学水平,但仍有部分学校以“孩子跟不上课程”“人工耳蜗容易弄坏引起纠纷”等为由拒收听障儿童。目前,全市仅有4所特殊教育学校,远远无法满足所有残障儿童的入学需求,这就导致部分残障儿童在康复训练中好不容易取得成效后,又可能面临失学的困境。因此,他向有关部门建议,在有能力的学校开办“残健融合”班,接纳达到正常入学水平的残障儿童,让他们也能接受正常的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我市残障人士出行便捷设施也亟待改善:公共场所的盲道、轮椅走道、无障碍厕所等设施虽已建好,但不少设施由于疏于管理而遭到破坏,而且私家车占用盲道停车、轮椅走道被占用堆放杂物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残障人士的出行权利和安全。
希望校内午托尽快落实
规范午托机构让家长放心

蒋雪荣与三个儿女合影。(受访者供图)
蒋雪荣,三个孩子的母亲。由于平时工作较忙,三个孩子中午都是在校外的午托班吃饭、休息,但校外午托良莠不齐,让她担心不已。她向“两会”建议,我市中小学可以尽快恢复校内午托,让家长更加放心。
今年11月初,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向学生提供早餐、午餐和午间住宿及课后兴趣班等校内课后服务,同时鼓励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
蒋雪荣认为,校外托教机构都是出于盈利性目的开设,但学校开办的午托机构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她看来,《意见》的颁布就是对给家长的一颗定心丸,所以她希望我市中小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落实学校开办午托班有关事项,给孩子创造更安全、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