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还有一批云耳马上要运过来,我们要加快速度,把这些菌包都挂起来。”11月26日,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群众陈小莉组织了一批工人赶工。村里投入30多万元冬种云耳,作为“管理层”,陈小莉对这项工作充满干劲:“这云耳一斤32元,能为村里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26日,在我市举行的“扬帆新时代幸福新来宾”全媒体采访行活动中,记者有幸见到这位带领群众致富的女强人。
谁能想到,这位村里人人称赞的“女强人”,曾是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2006年,陈小莉的丈夫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力,一双儿女还要读书,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陈小莉一个人身上。“说实话,戴‘穷帽子’真的不光荣。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我真不想戴上这顶帽子。”陈小莉说。
生活本就难以为继,2016年,丈夫的离世更是让陈小莉痛苦不堪。当时正值村里的哈密瓜基地创办时期,村干和驻村工作队员向陈小莉抛出了橄榄枝,动员她参加合作社,入股当股东。“日子总是要过下去,我不奋斗,孩子们怎么办?”
经过一番考察,陈小莉打消顾虑,用申请到的3万元小额信贷入股哈密瓜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后,陈小莉掌握了哈密瓜种植技术,且为人踏实勤奋、责任心强,她现在不仅是合作社的股东,还是合作社的副社长、会计。除了入股合作社,陈小莉还在桐岭镇“瓜果飘香”种养循环产业扶贫示范区务工,2017年,她的年收入达到3.7万元。
近年来,武宣县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培养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通过结对帮扶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把脱贫政策宣传到每位群众身边。同时选出一批脱贫典型,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据了解,2016年以来,武宣县累计安排产业奖补资金1亿多元,对有劳动力、有产业的贫困户采取自主发展产业模式,对有劳动力、少产业的贫困户采取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分红模式,对无劳动力、无产业的贫困户采取代种代养分红模式,实现特色产业覆盖率98.81%;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35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采访手记:
从陈小莉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坚强与自立,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新时代“领头羊”的果敢和决心。自己脱贫后,陈小莉还带动村里的21户农户(其中14户贫困户)入社种植哈密瓜致富。通过强化扶贫内生动力,武宣县朝着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奋勇前进。树起铿锵脱贫志,何惧前方路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