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强在调试设备。
桥巩水电站位于兴宾区迁江镇,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改善红水河流域水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电站。由于该水电站上游与乐滩水电站尾水位衔接,下游与大藤峡水电站正常蓄水位衔接,正常蓄水位82~84米,因此这里的一线生产人员几乎每天都在水平面下40米进行作业。
4月23日一大早,发电运行部运行值长黄强前来上班,与同事进行工作交接:“本值工作完成情况如下……现设备运行状态为……目前存在的问题缺陷有……A工作已许可,已布置安全措施是……工作暂时中止,人员已经撤离。”了解情况后,黄强按例召开班组会议,将每一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出发吧,今天有一项工作需要我们配合操作。”向值班人员交代好注意事项后,黄强便带领记者开始体验“他的一天”。
8:30,负6层,水下18米。在乘坐电梯时,机械运转的轰鸣声不断压迫着记者的耳膜,黄强给了记者一副防噪音耳塞,而他却像没事人一样,迅速进入现场开展工作。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场配备有耳塞,但很多时候大家都是不用的。“因为在嘈杂的环境中很容易听不到设备异常的声音,还要将对讲机、手机声音调到最大,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工作汇报。”
一阵忙碌刚刚过去,一个紧急求助电话就打了进来:“黄值长,左岸火灾报警系统有报警信号,怎么处理?”“不要急,先确认火灾报警信号地点,通过工业电视确认现场是否有火情,查看生产管理系统是否有许可动火工作,我马上到现场确认。”挂掉电话,黄强挥手示意记者跟上,迅速进入下一个工作地点。
8:50,负7层,水下20米。黄强带着记者来到动火作业车间,狭窄的通道仅够一人弯腰通过,记者走得有些艰难,黄强却脚下生风。“幸好,刚才只是作业产生的烟雾触发了烟雾报警系统报警,并未发现火情。”黄强松了一口气,转身便开始向记者介绍动火车间的工作内容。“这里主要负责焊接工作,在作业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焊渣飞溅损坏设备,同时还要确保现场能够及时通风。”在认真检查施工环境后,黄强蹲在一边看工作人员进行作业,不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多次强调安全生产。
9:10,水轮机转轮室,水下40米。“这就是水电站的‘心脏’,我们要着重保养好它。”黄强所说的“心脏”是该水电站安装的8台5.7万千瓦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该水电站就是通过它与广西主电网连接。“这标志着我们水电站在超大型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建设管理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为国内今后更大型的同类水电站建设积累宝贵经验。”黄强看向这颗“心脏”时,眼里流露出无限自豪。
9:50,黄强结束巡视工作,身上的工作服早已湿了一大片。“很多人觉得我们运行人员很轻松,无外乎是坐在中控室里监盘或者巡视。”回到休息室,黄强脸上写满了疲惫,他说:“其实除了这些工作,我们还要负责运行管理、倒闸操作、事故处理、水库调度等,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工作时间黑白颠倒,是整个水电站最耗精力的岗位。而且,多数职工的家庭都在外地,过年过节还要坚守岗位,很难与家人相聚。”说到这里,记者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10:35,黄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他安排值班员带领记者参观水电站。
13:00,黄强完成交接班工作,并在值班日志上郑重地写下名字,正式结束一天的工作。这时的黄强,是满意和放松的。
据了解,今年是桥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十周年,截至目前,该水电站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699天。2013-2014年,该水电站先后获得“广西优秀企业”“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自治区文明单位”“来宾市AAA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19年,桥巩水电站发电运行分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是我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