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绿地 建设“共享菜地”
□来宾日报记者 吴清文 文/图

市城区祥和路一块闲置土地被市民开挖种菜。
政协来宾市四届五次会议期间,韦善东等4名委员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城区街头菜地管理的建议,建议我市全面排查整治城区绿地变菜地问题,并结合来宾实际,疏堵结合,合理制定城区菜地建设规划,建设“共享菜地”。
韦善东等委员调研发现,近几年,随着来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一些市民将街头公共绿地区域或尚未使用的建设用地开挖清理、占为己用,种上各类蔬菜。有的市民甚至在菜地中施以人畜粪便作肥料,滋生蚊虫,散发臭味,给城区公共环境卫生造成严重影响,让周边居民和路过市民颇有怨言。
韦善东等委员建议,首先要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告知居民不得私自将城区公共绿化地或闲置建设用地开挖种菜,对已经占用的,应根据绿地建设计划,限时清除。建议城区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对于到期不自行清除的菜地,由工作人员强制铲除;在一些边角区域铺上水泥进行硬化,以防毁绿种菜“死灰复燃”。同时清除周围的垃圾、杂草,按标准进行围护和临时绿化,确保环境整洁。
建议指出,城市管理部门与社区组织,需加强对街头菜地的日常巡查,随即拍照取证,找到违章占用的当事人,向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和《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限期全部拆除违章菜园、花圃,对不听劝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韦善东等委员建议,根据城区绿地建设计划和菜地控制规划要求,引导市民建设“共享菜地”,并规范耕作要求,以生态环保的方式种菜,这不仅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还能传承农耕文化;社区引导大家互换收获,营造“熟人社区”,强化家庭、邻里概念。
强化政府引导 助力返乡人才创业
□来宾日报记者 黄文媚

2014年,农民工莫居安返乡创业,在忻城县思练镇投资创业,成立长和农牧有限公司。图为养殖车间。(资料图)
政协来宾市四届五次会议期间,黄晓霞等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民返乡创业的建议》,建议强化政府引导,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技术、人才、场地等方面帮助,切实解决他们返乡创业实际困难,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
自2017年来宾市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以来,我市农民工选择回乡发展、本土创业、就地就业的人数逐年递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9年5月,全市返乡创业人数17531人,返乡人才创办领办的经济实体2379个,返乡创业投资金额达8.4亿元。
提案中指出,从总体情况看,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起步且初见成效,但部门间政策措施整合力度有待提高,宣传引导作用有待加强,资金、用地、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要真正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的大趋势和潮流,黄晓霞等委员认为,应强化政府引导,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来宾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组建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返乡创业专家服务队伍,对返乡创业者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服务,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另外,还要加强示范引领,以榜样力量引导农民工主动投入返乡创业大潮,对在返乡创业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激发农民工的创业热情。
资金、用地、人才缺乏等困难,制约着来宾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黄晓霞等委员建议,将创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返乡创业用地合理需求,允许返乡创业人员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在宅基地搭建简易生产用房,创办小型加工项目,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困难,助力他们返乡创业发展。
加强安全监管 杜绝违装行为
□来宾日报记者 莫岑 黄文媚 见习记者 卓绿怡

市区某小区单元楼顶被私自改造,并种满花卉和绿色植物。(资料图)
政协来宾市四届五次会议期间,肖燕芬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对我市居民住宅房屋装修安全监管的建议》,提议应加强我市居民住宅房屋装修安全监管,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高层住宅楼平地而起,不仅给城区增添了都市风采,也极大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然而,有些居民在对商品房进行装修时,埋下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肖燕芬认为房屋装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房主安全意识淡薄,随意拆改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大部分业主装修前跟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签有房屋装修协议或保证书,但在实际装修过程中,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很少过问或检查,不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违装行为。其次,在别墅型商品房装修过程中,乱拆、乱加、乱占现象严重,很容易使别墅变成“危房”。再次,行政监管责任缺失,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措施,仅靠小区物业进行管理,业主不听劝阻,物业也束手无策。
肖燕芬建议,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严格规范房屋装修要求,杜绝乱拆、乱加、乱占等行为,避免无序行为给住宅小区楼房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落实房屋装修监管责任,加强对装修行为过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定,利用市场交易环节控制房屋违规装修行为。对交易房屋出现与原结构不符的或外部结构造型不一致的,不给予办理房屋过户手续。
加强遗迹保护 助推文旅发展
□来宾日报记者 杨宇婷

忻城莫氏土司衙署。(资料图)
政协来宾市四届五次会议期间,何志鸿等委员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强我市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我市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市范围内遗留下大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迹。如忻城县“壮乡故宫”——莫氏土司衙署、壮锦;兴宾区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迁江老街、文辉塔;武宣县的古庄园、太平天国遗址;象州县的六祖岩、郑小谷故居;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文化、瑶寨;合山市的百年老矿等。
尽管我市在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少缺漏之处:部分旧居、旧址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专人看护和专业修缮等。例如迁江老街、刘炳宇庄园近乎破坏性的修复,昆仑关战役指挥部及相关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重建,文辉塔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等。
提案指出,历史文化遗迹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遗留下来的财富,具有学术、研究、教育、艺术、经济等价值。于地方而言,文化遗迹亦是地方名片,更是极具地方特点的文化旅游资源。
我市应加大调查摸底、执法检查及资金投入,完善保护规划,避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遭受破坏;同时发挥新媒体及历史文化爱好者、志愿者的作用,加大宣传来宾历史文化,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完善养护机制 实行“村路村养”
□来宾日报记者 曹汐

政协来宾市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来自九三学社来宾市委员会的韦文智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道路建设问题监管的建议》。
韦文智表示,要致富先修路。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脱贫攻坚的推进,我市农村道路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全市75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道路建设,5592个自然村也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村村通”硬化路普惠政策,既方便村民出行,又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然而,农村道路管护“只建不养”“畅返不畅”日趋严重,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和乡村振兴。
目前,我市农村道路建设存在寿命不长,因质量毁坏得不到及时修复、有路不畅,养护机制不完善,杂草树木拦路占道现象严重、出行不安全,农村道路边界间距没保证等问题。韦文智认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是道路交通建设。
韦文智建议,一要在农村道路硬化建设立项过程中增加群众监督内容,实行除了项目监理之外的群众监督等多方监督农村道路建设;二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农村道路的受损情况,并申请对开裂、坑洼受损的农村道路进行抢修恢复;三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四要完善农村道路的排水沟渠、交通路牌、限高限载标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五要建立农村道路的养护机制,实行“村路村养”,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道路养护工作,不断建立完善农村道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