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就是命令!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人民医院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分3批派出9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驰援湖北的抗疫英雄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无私无畏,全力以赴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现特推出专版,集中展示市人民医院的援鄂抗疫英雄,敬请关注。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黄彬彬: 我是党员 必须冲锋在前
□来宾日报记者 唐毅

黄彬彬
“我们这支队伍,一定要整整齐齐出发,平平安安回来。”2月16日,我市第二批次支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飞往武汉。当时作为我市第二批次赴鄂援助医疗队领队,黄彬彬曾如是说。4月15日,众人一个不落地平安回到来宾。黄彬彬光荣完成领队使命。
黄彬彬今年30岁,是来宾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也是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当医院下发征集医护人员驰援湖北的通知后,他第一个报名。
“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我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在谈到为何要报名去武汉工作时,黄彬彬声音响亮地说。
当专机安全降落武汉天河机场,众人正式进入武汉疫区后,挑战也随之开始了。
“心态平稳才能把工作布置得更到位。”已在ICU工作10年的黄彬彬,早练就了一身铁胆,临危不惧。医疗防疫物资不够用?那就自己动手制作。各病房功能设置不清晰?那就立马“改造”。在武汉奋斗的一个多月里,黄彬彬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带上紧绷的手套、口罩、护目镜,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协调各种医疗物资和科学安排众人的上班班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员就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敢向前!”在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多月时间内,黄彬彬感慨,最大的收获是成功经受党组织的考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3月14日下午,黄彬彬与同事在武汉重温入党誓词,誓言铿锵有力。更让黄彬彬感觉身上有无穷力量的是来自家乡人民的关注和支持。
2月22日中午,市卫健委寄送的63件防护物资和消毒物品送达武汉,由来宾第二批医疗队签收并统一调配给其他批次的医疗队员。
3月19日晚,副市长梁琰视频连线援鄂医护人员代表,代表全市人民向奋战在一线的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
寒冬凛然赴荆楚,春暖花开迎凯旋。据统计,来宾第二批医疗队所在的广西第五批医疗队,管理床位120张,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51人,累计完成护理工作24260项(次)。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照顾的都是重症患者,要求科室每个人要更加谨慎。作为护士长的黄彬彬,返回岗位后就马上进入忙碌工作状态,由于前往武汉抗疫,又恰逢医院正在创三甲攻坚阶段,所以落下了很多业务,作为科室负责人之一,他需要重新融入工作中。他说:“从武汉回来后,我收获了很多精神上的财富,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不管何时何地,我都会挺身而出!”
主管护师文琼: 一次收获成长与友谊的“旅程”
□来宾日报记者 王瑶

文琼
自2月16日踏上武汉的土地,到3月31日离开,这43天对于市人民医院肾内分泌风湿内科主管护师文琼来说,是一场特别且难忘的“旅程”,更是一次快速成长的人生经历。
“以前去旅游,对于机场的印象就是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但当我们飞抵武汉天河机场,时间仿佛停滞了,空荡荡的。”这是文琼第一次去武汉,巨大的机场里只有医疗队和少数工作人员的身影,让她有些难受。在武汉市优抚医院支援期间,文琼和同事们主要负责护理确诊新冠肺炎的孤寡老人,并兼职“心理医生”。“我记得第一批接收的老人是福利院送来的,年纪都比较大,刚入院时心理状态不太稳定,通过我们的时常沟通、开导,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我们,治疗也很配合。”文琼告诉记者,后来老人们转移病区时会紧紧地握着她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还承诺“一定去广西走走”。言语很朴实,但老人们炙热的眼泪和情感深深融进医疗队员的心里,让他们更有信心战胜病毒。“我们一直在与武汉的联络员保持联系,关注老人们的治疗情况,希望他们都能康复。”
在医院,身穿隔离服的医护人员总是小心谨慎;在驻地,他们也会换着法子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文琼向记者描述一个有趣的场景:“因为需要隔离,我们都是一个人一间房,但每过饭点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打开房门,戴着口罩,隔着过道聊天。有人穿着睡衣,有人懒得打理发型,有人坐累了就站一会儿,有人说累了就面对面放空,每天这一两个小时是我觉得最轻松的时刻。”除了同事之间的相互鼓励,家人的“云陪伴”也让文琼觉得很欣慰。“他们总会问我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感觉跟在家里没什么两样,让我放下负担,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3月31日,文琼和同事们返回广西,当她再次来到天河机场,却见到了另一番场景。“那天有很多医疗队回家,大家擦肩而过时都会问候、互道加油。虽然马上就要各奔东西,但一起战斗过的经历让我们有种无言的默契和情谊,我觉得十分珍贵。”
4月15日,文琼回到来宾,受到来宾市民和家人的热烈欢迎。在家休息7天后,她重返岗位,继续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至此,文琼的“武汉之旅”似乎可以告一个段落,但记者无意间看到她的桌上摆放着一张广西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在汉口火车站的合影,看得出来她还没有告别。“我们总说,等武汉好起来,一定要回去看看,然后在那个地方再拍一张照片。”文琼笑着说,眼底的闪光也透露出她的期盼,因为“回武汉看看”不仅是她,也是所有援鄂医疗队员的心愿,相信他们都会实现。
小儿内科护师覃冰英: 责任让我忘记了害怕
□来宾日报记者 韦海臣

覃冰英
“踏入病区的那一刻,看到患者都是昏迷状态,身上扎满各种管子,我就忘记了害怕,只想着如何做好护理,让患者康复。”覃冰英说,进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后,忙碌的工作让她忘记了初到武汉时的恐惧,只想着努力与死神争夺生命,救治每一位病患。
覃冰英有着10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疫情发生以来,覃冰英始终心系武汉疫区,前两批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出来后,她均积极报名,但前两批落选了。我市通知派遣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时,覃冰英再次报名,这一次她终于如愿,驰援武汉。
“说实话,从来宾出征时,我的心态比较好,心里不是很害怕。”覃冰英说,作为医护人员,她深知在物资充足、全面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感染的几率较低。2月21日,覃冰英从来宾出征武汉时,阳光明媚,市里和医院为她准备了一大批的防疫物资,并举行了欢送仪式,所以她说心里只感到温暖,没有害怕。
“空荡荡的城市,阴霾的天气,层层的消杀。”2月21日晚覃冰英身临武汉,即将直面病毒之际,在各种紧张氛围的笼罩下,她的心里感到一丝丝的害怕。培训,剪掉披肩长发,尽管心里有一丝丝的害怕,覃冰英还是认真地为进入无硝烟战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月27日,经过前期紧张的培训后,根据安排,覃冰英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该院是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专科医院,钟南山院士每周一都会到此指导救治工作。
在病房里,覃冰英负责护理重症患者。“由于病情特殊,医师会根据病患的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我们医护人员24小时要不间断监控病情。”工作时,覃冰英说一刻都不能松懈、停歇,除了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护理任务外,还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管道护理,包括检查管道是否通畅、佩戴是否出现脱出等情况。
“特别是使用EMCO(体外膜肺)的危重症患者,更是要打起万分的精神。”覃冰英说,患者需要从颈部将一根管子接到机器上,再从机器接一根管子到患者腿部。医护人员要时刻紧盯这些管子,防止出现缠绕、脱落而危及患者生命。
“你见过凌晨两点时的长江吗?我每天都能见到不同时段的长江。”2月29日凌晨两点多,覃冰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感慨。覃冰英说,从酒店到医院乘车要1个半小时,途经长江大桥,每班6个小时,在武汉的日子就是医院、驻地两点一线,每天上班穿防护服、下班脱防护服,每个时刻都有可能轮到自己的班。
“回去不要叫我冰姐了,叫冰哥吧,头发长得太慢了……”如今,完成支援任务,回到家乡的覃冰英每天负责收集疫情的相关信息资料,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头发终将会长出,经过抗疫的洗礼,覃冰英相信自己会更加英勇、坚毅。
“九〇后”护士韦雪艳: 曾经是你 如今到我
□来宾日报记者 莫永娟

韦雪艳
高高扎起的马尾,一身T恤牛仔裤的装扮,并无同龄爱美女孩装扮的饰品,韦雪艳一身爽快利落,出现在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部三楼的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站。“回到来宾的工作跟在武汉差不多,我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说起援鄂历程,韦雪艳轻描淡写道。
在疫情发生的最初,她勇敢站出来,报名驰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17年前非典疫情肆虐时,韦雪艳是受保护的;17年后,她却站到了风暴中心,与千万名医护人员一道,筑起抗击疫情的层层防火墙。“曾经是你,如今到我。”韦雪艳一句简单朴实的话,说出了“90后”的家国情怀。
援鄂的40多天里,韦雪艳在武昌方舱医院开展护理工作,管床病人有同龄的年轻人,而更多的还是抵抗力稍差的老年人。“其中有一位68岁的湖南阿姨,因家人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刚开始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是排斥的。”韦雪艳回忆,那阵子除了基础护理外,别的护士都不敢跟她有过多交流。但这样不仅不利于病人恢复,还影响整个病区正常工作开展,韦雪艳心中暗觉不行,在一次晚班时,她便走上前去。
“阿姨,您感觉怎么样,如果睡不着,我们来聊聊天噻?”韦雪艳稍懂一些湖南话,带着乡音的关切让湖南阿姨顿时倍感亲切,与她慢低声交流起来。因家人的去世,再加上自己也受感染,心里既悲痛又绝望,湖南阿姨的心声一点点吐露出来,韦雪艳在一旁安静聆听,并不时安慰两句。
武汉的冬天寒意凛然,一老一少的影子相对着折射在地上,也不失温暖。韦雪艳说,一个广西“90后”姑娘,一个湖南的“50后”老人,那个晚上她们俩真正实现跨越年龄、跨越疫情。自那晚谈心后,湖南阿姨的态度明显转变,身体渐渐好转,也曾动情地对她说:“丫头啊,你比我女儿还小,阿姨心疼你啊。”
在武汉不仅增长传染病护理的技能,更让韦雪艳重新领略到生命的长度和厚度,“稍纵即逝的40多天里领悟到的,会变成我日后冲出困境的无穷力量。”
韦雪艳有无畏担当和洒脱爽朗的性格,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4月3日,她和队友结束集中休整返回来宾时,天上下起大雨,交警铁骑车队一路护航,丝毫不受雨势的影响。车内的韦雪艳反而坐立不安:让他们快找个地方躲雨吧,淋湿了会感冒的啊,等会结束了记得要喝碗姜汤驱寒……韦雪艳举起右手,向窗外的护航车队回礼,久久没有放下。在她看来,窗外一路护航的“90后”交警一样值得敬仰,都代表着泱泱中国的青年崛起力量。
韦雪艳结束休假,返岗工作,继续在传染病防治一线坚守着。她说:“从来没有所谓的‘垮掉的一代’,‘90后’经过风暴中心的洗礼,历久弥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