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名叫“农民之家”的小店里,化肥、农药等农资一应俱全。这家小店来头还不小,它是象州县运江镇岩村主要的集体经济来源之一,利用了“京东农民之家”电商平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通过让利,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送货,密切基层干群联系;通过经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6月15日上午,本报记者顶着酷暑来到象州县运江镇岩村,见到了“农民之家”平台,感受到了它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
今年58岁的村民覃海青十分勤劳,家里种有甘蔗、桑叶、桉树、稻田、玉米等农作物,一年需要大量农资,仅化肥达5吨以上。为采购这些农资,他经常一大早就赶往20多公里外的象州县城,每次“买买买”之后,还要设法运回来,不仅浪费时间,还要额外花上一笔运费。
自从有了“农民之家”,覃海青就再也不用跑到县城去买农药化肥了。细心的村民发现,“农民之家”卖的农药、化肥不仅质量过硬,而且价钱比县城还便宜。此外,销售员都是大伙熟悉的村干部,只要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还帮送到田间地头。因此,“农民之家”开业后,立刻吸引了村民的关注。覃海青掰着指头算了算,“一年算起来可以节省约2000元,很划算。如果在外面采购,还担心是假货,村干部卖的货,如假包换,我们都很放心。”
建在村头的“农民之家”,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便利,深受欢迎。在“农民之家”购买农资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在‘农民之家’买农资,不仅划算,还节约时间,省了不少事!”用岩村党总支部书记潘少科的话说,“农民之家”是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凤凰”。
岩村位于运江镇西南部,距镇政府约16公里,辖7个自然村。2018年以前,岩村集体经济为零,成为全村整体脱贫摘帽路上的“绊脚石”。为实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岩村根据实际情况,当年通过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在市、县两级对口后盾单位的大力协助下,搭建“农民之家”平台。“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为我们争取到优惠的进货价,所以‘农民之家’销售的农资更实惠”。
平台搭建后主要由村委班子运营管理,潘少科负责进货,其他村干部负责销售。由于价格实惠、服务到位,“农民之家”迅速成为全村7个自然村化肥农药的供应点,连周边村屯的一些村民也被吸引过来,成为这里的常客。
“没有村集体经济,整个村就无法脱贫。”潘少科说,“成立‘农民之家’最大的好处就是便民惠民,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目标。”
据悉,2018年,岩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其中,农资销售收入10360元,当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此外,今年上半年岩村的村集体经济达到了5万元,预计年底达到10万元以上。接下来,岩村将开展农产品订单收购、代销代购、集中运输等业务,为“三农”提供一条龙服务。
此外,通过经营农资,村干部成为村民的“贴心人”,经常送货上门,加强了与村民的联系交流,对各家各户的情况掌握得更全面详实,更拉近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距离,让基层干群关系变得更为和谐。如今,岩村的村干部普遍感觉到,村民对村委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大了,工作也更好做了。
来宾日报记者 黄文媚 曹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