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炉火正旺,在完成技改的生产线上,工人忙着进料出料,选矿、矿产品深加工各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2020年,汇元锰业总产能达8万吨,位列全行业第二。
谁能想到,昔日亏损巨大、已挂牌拍卖不受待见的“丑小鸭”,如今扭亏为盈,成为行业标杆!这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汇元锰业全体员工的努力,更离不开全国劳动模范、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广西低品位难选锰矿绿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奇志。
2015年7月,因母公司破产和亏损巨大,汇元锰业被挂牌拍卖。这对刚过而立之年、刚获提拔为公司副总经理的陈奇志如同晴天霹雳,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新能源的锰产业“胎儿”怎么就无法生存呢?
“亏损是生产不出合格产品造成的,次品太多。”陈奇志回忆道。汇元锰业挂牌拍卖那天他彻夜难眠。第二天早上六点,他便到了公司,从工艺的源头破矿工序沿着工艺流程慢慢走着,时而伫立,时而沉思。当他走进库存近5000吨次品的仓库时,突然悟出了亏损的原因。
“症结”找到了,如何让企业扭亏为盈,把“死”棋走“活”,既是一道难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销定产,维持资金链,进而谋求利润,企业才有出路。”陈奇志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商谈,扭亏为盈的“奇迹”徐徐展开。
“饿了,就在食堂吃点东西;困了,就在简易床上躺一下。”陈奇志回忆道。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他把提高产品质量的责任扛在自己瘦削的肩上,组织质量攻关组优化工艺参数。为方便工作,他把“家”搬进了工厂。从第一道工序开始,他亲自控制每一个参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合格产品终于走进了市场。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继续带领攻关组开发新产品,一个个锰深加工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4年时间,我们开发出了满足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的12种新产品。”陈奇志说。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销售。有了质量,就有了客户青睐的基础,但不一定拥有市场份额。“由于电解二氧化锰是买方市场,全国总量只有40万吨,同质化竞争相当激烈。”陈奇志说。
“产品规模翻了一番,库存却没有增加。”说到这,陈奇志脸上满满的自豪。为了企业的生存,他主动请缨分管销售,带着样品“挨家挨户”找客户,坐中巴、打的士,下广东、到福建、跑江浙,凡是有希望的地方就去跑;客户不欢迎,就多跑多等;承诺、保证、感谢,态度低调,好话实说,把客户意见当作“救命书”。
他秉持为所有客户创造价值,服务客户就是服务自己的理念,并赢得客户青睐。原来卖1万吨、2万吨都困难,到2019年硬是销售了5.13万吨。其中,锰酸锂专用型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40%,居全国首位。
此外,陈奇志还组建技术中心,亲自担任中心主任,积极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等开展产学研活动,注重知识产权管理。组建了3个省级技术研发平台,主持开展省部级项目13项、市级项目9项,获得扶持资金1800多万元。2019年,他带领公司技术中心完成年产8万吨电解二氧化锰的技改,盘活闲置资产4.5亿元。
在这场扭亏为盈的搏击中,陈奇志带领“汇元人”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他们用技术创新作笔,沾青春热血为墨,提笔挥墨书写了一个个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