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讯 “以前总担心村里的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现在纪委监委查得严、改得实,我们老百姓心里踏实多了!”近日,象州县象州镇石里村村民看着公示栏里清晰的村级财务收支明细,满意地说道。今年以来,象州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以“查、改、治”三管齐下的强硬举措,强力整治村级财务领域腐败问题,切实守护好村集体和群众的“钱袋子”。 精准发力“查”,揪出啃食民利的“蛀虫”。“村级财务人员的‘小动作’,直接侵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村级财务领域长期截留、虚报冒领、私分集体资金等共性问题,该县细化监督任务清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片区化管理与县乡纪检监察片区工作组的联动作用,创新采用“片区协作+交叉检查”模式,精准聚焦职务侵占、白条入账、私分资产等民生痛点。今年以来,通过全方位排查,共发现村级财务人员少登记集体经济收入、私存集体资金等问题线索13条,转立案11件,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0人。其中14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形成了有力震慑。 标本兼治“改”,筑牢资金监管“防火墙”。“不仅要查出问题,更要改出成效。”该县纪委监委将排查出的问题清单逐项转化为监督清单和整改清单,紧盯村级财务人员、村“两委”干部等关键岗位,推动职能部门对全县村级资产开展“地毯式”清查,并实施红、黄、绿三级动态管理。目前,已排查出绿级资产412个、黄级资产210个、红级资产6个,并针对红黄级资产制定了限期“转绿”方案。同时,深化“系统抓、抓系统”机制,督促县农业农村局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全县行政村、村小组统一开设对公账户,全面落实“五统一”管理模式,让村级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系统施治“治”,扎紧制度笼子。针对村级财务监管暴露的漏洞,该县纪委监委向相关职能部门、村委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出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2项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廉政风险。同时,建立农经综合管理平台系统、成立农村产权流转运营管理公司,引导村集体资产资源进入平台交易,不仅让交易更规范透明,还使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价格整体提高8%,实现“既防腐又增效”的双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