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星火通挽·方桌灯前定乾坤
作者:韦鑫 王明三    来源:    时间:2025-08-29


中共广西省工委通挽会议旧址。


在武宣县通挽镇伏柳村,一座5间二进的泥瓦房静静矗立,这是中共广西省工委通挽会议旧址(韦敬礼故居)。8月22日,记者走进这座红色旧址,触摸着历经沧桑的老物件,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那段党组织带领民众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在眼前缓缓铺展。

在旧址展厅中央,一张略显斑驳的木质会议桌格外引人注目。桌面边缘的木纹里还藏着细微的划痕,桌腿底部被岁月磨得光滑——这张桌子是在原物基础上翻修而成,正是1943年3月中共广西省工委通挽会议的核心“见证者”。桌子周围,几个栩栩如生的模型人物围坐在一起,生动还原了当年开会时的场景。

“80多年前,就是围着这样的桌子,黄彰、江明彬、韦敬礼及桂东南、桂西南部分党组织负责人等7位党的领导同志在煤油灯下彻夜密谈。”武宣县史志办主任廖有业的声音里充满了敬意。彼时,桂林“七九”、玉林“一・一三”、南宁“一・一五”反共事件接连发生,广西党组织遭受重创,白色恐怖笼罩八桂大地。

会议桌上的模型文件,复刻了中共中央关于隐蔽斗争的指示文件以及各地党组织受损情况的简报,仿佛看到当年那场决定广西党组织生死存亡的关键会议。

“他们压低声音讨论,时而眉头紧锁分析教训,时而对着背后的示意图规划下一步工作,最终定下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的关键决策。”廖有业介绍,这是广西地下党组织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正是在这张桌子旁诞生的部署,让广西党组织像种子一样在农村扎根。来宾各地党员骨干遵照会议部署,深入农村、山区与边区,扎根群众,恢复和发展党组织,为抗日武装斗争积蓄力量。

随着日军侵略步伐逼近,中共武宣党组织迅速将通挽会议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抗击日军的实际行动,不仅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在通挽乡六棉坳、桐岭乡修竹村、三里乡三里圩等20多个地点打击日军,更在通挽乡北堂坳,以一场精心筹备的伏击战,让会议精神在烽火中落地生根。

1944年12月22日,一股200多人的日军从来宾县石牙乡经通挽乡北堂坳撤往贵县中里乡方向。时任中共武宣县特支组织委员的韦敬礼,联合覃许柏、韦华琰等人,迅速组织通挽抗日联防自卫队100多人及当地群众200多人,由曾担任国民党下级军官的乡联防自卫队长覃许柏带领,提前在北堂坳左后侧的虎尾岭埋伏。

“当时北堂坳是通挽乡至中里乡的重要小路通道,坳长三四百米,底部宽百余米,周边山势起伏,那座立碑的小山正是俯瞰整个坳口的绝佳位置,地形利于伏击。”伏击战参与者的后人韦建逢介绍。

据碑记及史料记载,12月22日下午,日军进入伏击圈后,自卫队从左后侧向日军开火,战斗持续至夜幕降临,由于敌强我弱,自卫队主动撤离阵地,日军趁夜色逃走。此战共击毙日军战马数匹,缴获军用物资200多件,我方仅1名自卫队队员负伤。

如今,这段战斗历史通过讲解与史料展示,成为来宾地区民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发抗日、守护家园的永恒印记,提醒着后人铭记那段军民同心、共御外侮的历史。

时光流转,硝烟散尽。泥瓦房、会议桌、抗战纪念碑……串联起中共广西省工委在抗战危难时刻坚守、抗争、奋进的历程。如今,中共广西省工委通挽会议旧址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这些“烽火见证者”仍在默默诉说着初心故事,让后人在回望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


 
 
编辑: 陈霞
 
 
 
 
 
星火通挽·方桌灯前定乾坤
烽火大湾·天马运输行的红色密码
构筑大交通 推动大发展
2025广西帆船城市联赛(Hobi...
凝智聚力走好开放“妙手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