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汛期看着山泉水白白流走,心都揪起来了。现在拦洪坝引洪渠修好了,水全进了水库,我们的稻田有救啦!”9月9日,站在刚竣工的引洪渠旁,象州县寺村镇秀和村委中塘村村民罗仁山望着潺潺流水,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这座承载着下游万亩良田灌溉任务的马力水库,曾因年久失修陷入“蓄不满、用不足”的困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历时4个月建成的引洪渠与拦洪坝,让“疲软”的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马力水库,引洪道因长期失修变得沟壑纵横、荒草丛生,淤泥堆积最深处达一米多。每逢汛期,山泉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却因引洪渠堵塞而四处漫流,仅有不到10%的流水能汇入水库。“缺水时,一亩农田灌溉要多花150多元。”秀和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罗省山无奈地说。 今年5月,在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寺村镇党委、政府,以及秀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推动下,引洪渠与拦洪坝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争取到自治区以及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3万余元,用于加固修复22米长的堰坝1座,新建一条高1.2米、断面2米、长约1公里的引洪渠。 项目顺利于9月9日通过验收交付使用,次日即迎来首场暴雨,新建的拦洪坝成功拦截洪峰,分洪闸将85%的流水精准导入水库,蓄水量较往年同期增加70万立方米。“现在灌溉成本降了,预计今年产量能增加15%!”秀和村委会副主任梁科算着账,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更令人欣喜的是,水库丰盈后,村集体500亩水库再也不用愁对外发包进行生态养鱼了,年增收起码8万元以上。 如今,引洪渠与拦洪坝如同两条蜿蜒的“生命线”,不仅盘活了水资源,更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正如村民所说:“干部齐心引水来,党群协力促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