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象州县罗秀镇麦棉村的百亩麻竹笋种植基地绿意盎然。饱满的嫩笋破土而出,村民们穿梭林间,熟练采挖着这株株“致富笋”。这片充满生机的产业基地,不仅承载着党员、退役军人巫福景的返乡创业梦,更成为罗秀镇以政策“组合拳”引才兴产、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今年雨水充沛,竹笋长势格外好,100多亩基地亩产达7000斤,产品销往象州及柳州的酸笋加工厂,预计总产值30万元!”看着基地里忙碌的景象,巫福景脸上满是欣慰。而这喜人的成果背后,离不开罗秀镇党委、政府对返乡人才的精准扶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罗秀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返乡人才服务专班,搭建“一站式”服务机制,梳理优惠“政策包”,为返乡创业者构筑“暖巢”。得知巫福景计划利用家乡山地发展麻竹笋产业,专班第一时间上门,在用地审批上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项目用地,办理时间缩短60%,高效完成土地流转与手续办理,帮他破解创业“起步难”。“过去怕审批跑断腿,现在专班上门服务,用地、贷款一次办妥,‘政策找人’让我心里特别踏实。”巫福景感慨道。 资金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精准扶持则是解困的“及时雨”。为帮助巫福景解决创业资金难题,镇里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协助他申请返乡人才创业贷款和涉农优惠信贷,最终成功获批数十万元低息贷款,有效缓解了土地整理、种苗采购、灌溉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在土地租金方面给予最大幅度优惠,切实为其减轻创业负担。 从军营到田间,技术是转型关键。罗秀镇党委、政府为基地配备“一对一”农技指导员,从科学选种、高效施肥,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标准化采收,提供全周期技术指导。这份“扶上马再送一程”的精准服务,助力麻竹笋实现品质与产量双提升,让巫福景的创业路走得更稳、更远。 “引回一个人才,带活一个产业,育强一批能人。”罗秀镇不仅将巫福景树为创业典型,组织他分享经验,营造“返乡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村民参与麻竹种植,还聚焦“育才用才”,培育本土产业生力军。镇科技服务团队定期深入各村,开展智慧农业、特色种植、电商营销等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8次,惠及800余人次,培育产业技术骨干20人,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