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馍,又香又甜的白馍!白馍,又香又甜的白馍!”每当家乡街市上传来不绝于耳的叫卖声时,便意味着丰收节到了。 家乡有俗语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勤不富也饱,懒不死也饿”。正是这些通俗的话语,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春播、夏耘、秋收的循环中,用劳动换取回报,用汗水浇灌收获。 在我的家乡,做白馍是庆祝丰收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丰收节期间,摊位上摆满了香气四溢的白馍,成为秋天集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有人推着手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叫卖,吸引喜欢吃白馍的消费者购买。做白馍、卖白馍也是分享劳动果实的一种方式。 为了做白镆和包粽子,每年除了种粳稻外,家家户户还要留下一小块田栽种糯稻。这是因为自家种的糯米质量优良、颗粒晶莹,做出的白馍才醇香好吃,令人回味无穷。 做白馍是件体力活,往往由男女配合完成。丰收节前两天,女人们把糯米放入水中浸泡备用。节日当天,把糯米蒸熟后倒入碓窝里,两个壮年男子手握木棒轮流往碓窝里舂,直至饭粒舂碎,常常是舂好一窝就出一身大汗。待检验合格后,男人们用木棒把舂好的饭搅成一大团,女人们用蛋黄涂满手掌后,便把饭从木棒上扯下,放到簸箕里揉成一条长龙,再做成一个个圆而扁的馍。揉馍也要认真,需做得美观,否则送礼时会被别人嫌弃。馋嘴的小孩早已在旁边等候,看到做好的白馍端出,便纷纷拿去享用;来看热闹的大人也尝尝鲜。由于有些人家劳动力不足,村里做馍大都是互相帮助,一家家轮流做,一天做不完第二天接着做。总之,秋收以后进入了农闲,村里人得以暂时休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生活趣事、叙叙家长里短,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 过去的白馍不包馅料,米香浓厚,味道纯正,不仅供自家享用,还是串门走亲戚时送礼的佳品。要想白馍留久一些,待其干硬后用水浸泡即可。想吃的时候用火煨,等馍膨胀后再吃,又是另一番味道了;若用油煎吃,味道更香、更可口、更诱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馍有了机械设备,也有冰箱储存。如今做的馍都放馅,或放红糖,或放芝麻和糖,味道更丰富,更受消费者欢迎。也有人为了保留传统风味,仍坚持用碓窝舂,似乎为了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和难忘的生活。 如今,丰收节的活动更为丰富,除了做馍以外,还有许多娱乐节目,比如抓鱼、抓鸭子、比赛和文艺演出等,趣味无穷。有的地方摆百家宴,全村人聚在一起,交流生产体会和村里趣事,其乐融融。人们在欢度节日时,体会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美好,生活更为温馨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