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心声
明天我市“两会”就开幕了,随着“两会”气氛的日渐浓厚,广大市民对“两会”的参与度也不断升温。连日来,诸多市民纷纷向本报吐露心声,为来宾的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说出对“两会”的寄语和希望。
加强社区建设 完善物业管理

梁炳谋,祥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他从社区居民子女入学、小区物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两会”发声。
上世纪80年代,祥和社区来华路、来华一路的居民从农村迁入原来宾县定居,向原来宾育苗场和来宾开关厂家属区买地建起了房子,因种种原因并未办理相关手续,房产证没有办下来。但建市之后城区学区内入学与房产证挂钩,导致这部分居民子女就近入学成为难题。因此,梁炳谋建议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特殊情况放宽入学条件。
祥和社区大地景苑小区自去年10月成立第三届业主委员会,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全体业主投票成立小区业主自治服务中心,取代原物业公司的管理。但梁炳谋表示,小区业主自治服务中心在来宾还是首创,在管理模式、具体服务范围以及主管负责的政府部门等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希望主管部门可以尽快出台相关的规范流程。
常住人口达两万余人的祥和社区是市区人口最多的社区之一,社区成立至今,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仍租住民房办公,健身娱乐场地严重缺乏。梁炳谋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帮助协调用地和购买设施,丰富居民的健身娱乐活动。
关爱进城务工者 住房社保有保障

覃龙,今年30岁,是某外卖平台的一名送餐员。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进城打工者也能在城区买得起房。
作为一名从广东打工归来的来宾人,覃龙表示自己对来宾的归属感仍旧不强。“进城打工,能在城里买一套房,有五险一金,退休有保障,是我们最大的梦想。”他说,因为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公司也只是为骑手购买团队意外险,现在自己并未能享受到五险一金等保障性待遇,看病买药都需要额外花钱,房价也在日渐攀升,想在城区买房更是一种奢望,一家四口只能蜗居在出租屋里。在“两会”到来之际,覃龙希望代表和委员能多多关注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在住房、社保方面多些关心,让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告别整天为房租发愁的日子,告别生不起病的烦恼,更有干劲工作,更好建设来宾。
增加师资储备 给老师“减负”

卢毅达,城南初级中学教师。她建议政府增加师资力量储备,减轻教师负担,呼吁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教育。
卢毅达表示,现在部分学校师资紧缺,导致教师工作强度大,不利于教学、管理。“以我为例,担任班主任的话再上一个班的课,工作量已经足够了,但是因缺少教师,还要跨年级再上一个班的课程。除此之外,还担任年级部副主任,工作量大,压力也大。”因此,卢毅达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重视师资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避免教师断层以及负担过重。
卢毅达还认为,现在教育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有些家长甚至直言“把孩子交给学校,只要不惹祸就行”,殊不知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的事,建立什么样的德育标准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仅靠学校的努力并不能尽善尽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