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与桥洞下的流浪人员沟通,试图劝导其接受救助。
为切实保障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帮助其顺利过冬,从2017年11月开始,市救助管理站启动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主要以繁华商业区域、车站码头、桥梁涵洞等场所为重点,全面开展巡查救助,积极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救助。
1月30日晚8时许,在红水河大道与桂中大道交会处东南侧的一处绿地里,市救助管理站的4名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寻找停留在此处的流浪乞讨人员。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覃声军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在这里发现一名流浪人员,了解到他是重庆人后,将其送回了重庆。在巡逻过程中,有一名流浪人员告诉他们,又有两名流浪人员落脚到该处。工作人员走进绿地,钻下排水沟,果然看到一床棉被隐藏在茂密的竹子下,另一铺则在备用排水沟里。
因为流浪人员行踪不定,在其居住地扑空是常有的事。随后,在桂中大道延长线上跨桂中水城东渠的桥底下,工作人员又发现了“蜗居”在桥底下的一名男子。在与之交流过程中,男子说他在来宾拾荒已有3年,不想回家。不过,他向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借钱的请求,说自己曾在生病时得到一名爱心市民的帮助,给了他40元买药,所以他想还给人家,工作人员满足了他的请求。
“对于流浪人员,我们采取的是自愿救助的方式,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是不能强制救助的。”工作人员覃善解释说。
据了解,从2017年11月至今,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248人次,其中外省13人,还给流浪人员提供棉被、棉衣、棉裤、棉鞋及袜子等物资救助,帮助他们温暖过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