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大瀑布。
闷热六月,尽管各地早已热得像蒸笼,而被绿意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下江村,依然凉爽,山风吹过,草木的特有芬芳迎面扑来,清新怡人。
“地板很烫,注意身体。”“记者真的不容易,条件艰苦还依然坚持采访报道,点赞!”“山里夜间凉,小心别感冒哦。”“山里蚊子、虫子多,要特别注意!”……6月20日晚,听说我们要夜宿深度贫困村——武宣县三里镇下江村的消息后,很多亲朋好友甚至是不认识的网友,都纷纷发来关心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大家对我们的关心,也是大家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关注。
“路通了,脱贫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了。”下江村党总支部书记陈腾山开心地告诉记者,水泥路通了之后,以前不到500元一方的杉木,现在卖到950元一方,而且老板自己请人砍,大家可以坐等收钱,下江人之前眼巴巴看着的7.2万亩山林,很快变成真金白银了。
“除发展产业外,我们还想‘卖风光’‘卖生态’,带领群众奔小康。”作为下江村“第一书记”,韦炳旭考虑得更多更远的是,如何把通路转变为更广的财路?
“有个地方叫‘马射尿’,我们‘卖风光’奔小康还得靠它,你们应该去看看。”陈腾山建议道。他说,下江有句俗语:“到了下江不到‘马射尿’,就相当于没到过下江。”
“马射尿”?虽然字面上显得不太文雅,但这是村民长久流传下来的称谓,我们尊重并期待着。
入夜,下江村安静极了。近山、远山都已被夜色吞噬,月朗星稀,蛙叫虫鸣开始有节奏地响起,这样的夜色、这样的意境,不正是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好美,诗和远方不过如此!
第二天6点,大家都自然醒来了。虽然比平时都要早,但是每个人都精神百倍,看来负氧离子的作用不可小视。远山、近山早已醒来,森林覆盖率达到75%的下江,绿色特别养眼。
吃过早餐,我们便往当地人戏称为“马射尿”的地方赶。
一路上,下江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下江的生态猪,这是一种由香猪和野猪杂交出来的野猪二代。幸福的猪自由自在地在路边、树底、林里随意走着、躺着、玩着。车子经过,它们依然尽情地享受着,丝毫不受影响,大家不禁异口同声:“下江猪真幸福呀!”
当汽车在路口停下后,我们走进几乎属于原始状态的森林里,抬头是密密的竹林,脚下是厚厚的竹叶,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腐烂的竹竿和各种野藤,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倒摔跤。
大约十几分钟后,天地突然一片开阔。眼前,几处瀑布飞泻而下,传说中的“马射尿”到了,但在记者眼里,这美景却多么像“龙喷水”呀!这山、这水、这瀑布、这绿色、这空气,不正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吗?
“景色秀丽、天然氧巴和多处瀑布,以及未来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位提高形成的两个湖泊,都是我们要把下江打造成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底气和信心。”韦炳旭说,以前无人问津的村庄,自从路通后,周末和节假日进山旅游的人也开始多起来,小山村日渐热闹,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我们也默默地祝福下江,但愿更多人来关注它。希望下江旅游能开发得快一点,发展得快一点,通过生态旅游带动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村民增收,努力跟上全国全区奔小康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