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第一次集中学习会议召开       ●摩托车监测研发技术研究院将落户我市       ●市领导调研土地整治和醇基燃料项目建设       ●我市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问题整改工作       ●今年我市将严打欺诈骗保行为       ●我市召开2019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议       ●市政协召开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我市部署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       ●自治区扶贫办调研组到忻城调研       ●市领导到兴宾区开展巡河检查工作       ●我市举办“新时代孝老爱亲”主题宣讲活动       ●市领导率队到武宣县二塘镇调研       ●雷应敏率队到水利部汇报工作并看望驻京信访工作组       ●自治区督导组到我市开展督导工作       ●市领导到忻城县红渡镇调研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挂牌       ●数字广西建设踏上新征程       ●我区同步推进贫困劳力培训与就业       ●我区部署推进今年精准帮扶工作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二次会议       ●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召开       ●李克强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       ●我市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推进有关工作       ●我市部署查实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底数工作       ●市科学技术局挂牌成立       ●自治区督察调研组要求我市统筹推进市县机构改革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雷应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       ●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农生文看望慰问市两会媒体工作者       ●政协来宾市四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农生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我市部署扶贫巡视及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政协来宾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市政协四届十六次常委会召开       ●我市召开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我市“五会合一”套开部署2019年“三农”工作       ●雷应敏参加指导来宾国投集团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       ●我区升级连通粤港澳西江通道       ●农生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我市召开市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2019年第一次扩大会议       ●市政协四届第十五次常委会议召开       ●农生文主持召开政党会议协商座谈会       ●市政府全会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雷应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雷应敏与广西投资集团高层座谈       ●中国共产党来宾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春节期间我市烟花爆竹管控效果显著       ●雷应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       ●我市举行2019年新春团拜会       ●雷应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       ●农生文率队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雷应敏率队检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雷应敏主持召开政党会议协商座谈会       ●我市约谈群众安全感排名靠后乡镇       ●我市代表团审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我市代表团继续热议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       ●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防范学生不法侵害工作       ●区见义勇为基金会莅市开展慰问活动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徐绍川参加来宾市代表团审议       ●严植婵参加来宾市代表团审议       ●政协各小组联组继续进行讨论       ●自治区检查组莅市检查指导春运工作       ●徐绍川参加指导市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       ●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莅市慰问“老兵”       ●雷应敏走访慰问市优秀人才代表       ●我市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市领导到驻市部队开展春节拥军慰问活动       ●自治区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市反馈环境保护督察意见       ●市领导继续开展新春走访慰问活动       ●市政府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研讨暨剖析典型事例专题会       ●农生文雷应敏等市领导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活动       ●广西以“组合拳”推进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       ●我区印发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计划       ●农生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我区实现山洪预警全覆盖       ●我市与中船重工集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粤桂签订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协议       ●费志荣率队到我市调研       ●雷应敏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       ●2018年“广西工匠”名单出炉 我市一人榜上有名       ●市工会开展系列新春送温暖活动       ●雷应敏出席世界桂商暨商会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大会       ●我区调剂千名专项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       ●自治区宣讲团莅市宣讲       ●来宾港莆田作业区前期工作正式移交       ●“两场”资产整体下放移交我市       ●来宾成为首个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地级市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       ●农生文看望“新时代好少年”樊秋亮       ●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暨集体廉政谈话会       ●我市开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五项行动”现场推进会       ●市政协四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召开       
 
 

武宣八仙天池掠奇

作者: 陈德仁 文/图     来源: 来宾网-来宾晚刊     时间: 2019-03-28

 航拍的八座山峰团团围着葫芦形的天池。

清咸丰年间所筑的石门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坚不可摧。

 天池一角。

 

作为广西唯一的天池,早在1988年,八仙天池就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风景名胜开发保护区,素有“岭南第一池”的美称。

峻岭间,青树翠蔓,繁花似锦。猴王观景、秀才探榜、独峰竞秀、卫土峰、骆驼峰、海豹峰等天然奇景不仅风光秀丽,而且还活灵活现。

旷世之谜:“八仙”

天池为什么叫八仙?这八仙是哪八仙?

在天池周围,环绕着八座山。山不算高,海拔仅313米,与半山腰的垂直距离在230米左右。

现仅存的清嘉庆十三年(1808)《武宣县志》这样描述:“八仙山在河西潘盧之野,一名龙潭山巅。方池一口,四面小山八座环峙其侧,若八仙然……”

民国三年(1914年)《武宣县志》载:“八仙山,县境河西潘炉之野,其巅有八仙塘,深渊莫测,澄清无尘,四面小山八环峙其侧,若八仙然,故名……”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武宣县志》也说:“八仙寨在马步桥东,八山环列……”

当今仅存的三本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武宣县志》,书中都提到像仙人一样的山环绕在一池天水旁边。也就是说,“八仙”由池边的八座山而来。

那为什么形容成八仙呢?时不时云飘雾绕,形态逼真的八座山是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的“八仙”吗?放眼细瞧和对比,但见八座山形态各异,姿色千秋:高大魁梧的像手拄铁拐背着仙药葫芦的铁拐李;似胸似乳似棕扇身形自若的像钟离权;背负道情筒倒骑白驴瞻前顾后的像张果老;山姿潇洒生沉万态的像吕洞宾;紫云绕顶微发毫光如飞的像何仙姑;高深莫测踏歌山腰的像蓝采和;长笛横亘的像韩湘子;头戴纱帽衣袍飘逸的像曹国舅……

这八座山酷似古代文人笔下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位神仙。民间有他们云游仙城,惊叹于武宣县的美景,仙城(武宣)从此仙名远播的传说。

可惜,史志这方面的记述少得可怜。

文史老前辈叶玉生在《来宾日报》发表的“八仙寨探秘”一文如今读起来基本能了解“八仙”所指:

相传很久以前,武仙(嘉庆年间的《武宣县志》记载,从唐朝武德四年至明代宣德六年的810年间,武宣县一直称“武仙县”)连年干旱,庄稼盼雨,百姓盼收。一天,马步有八姐妹上山找野菜,看见一处岩洞有许多大如酒杯的田螺在爬蹭,便捡了十几只装进菜篮带下山。刚走到山脚,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把八姐妹的菜篮掀翻,田螺四处打滚。狂风过后,八姐妹欲将田螺捡起,却发现田螺滚动的地方,冒出一股水来,渐渐地,水越冒越大,瞬间汇成水塘。乡亲得知,欣喜若狂,纷纷挑水浇地,滋润庄稼。消息很快传到桐岭一个大财主的耳里,财主便想把这塘水引去灌溉自家田地,于是指挥家丁胁迫百姓开挖渠道。乡亲奋起抵抗,八姐妹也勇敢地加入战斗,怎奈寡不敌众,乡亲们在前头倒下了。家丁冲到八姐妹跟前,就在这时,红光闪动,八姐妹环立水塘,渐渐化成八座高耸的山峰,把财主和众家丁挡在了水塘外面……

此段章节也载于武宣县文化志编纂领导小组编印的《武宣县民间故事集》(第一集)。透过历史的尘烟可以看到,人们在对大自然展开无穷想象时,往往把现实理想化。把有声有型的八姐妹编造成捍卫劳苦大众利益的八座环立水塘的仙峰,以求“幻想成真”。足见历史上有根有据有原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某个历史时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八仙”被人们运用得更理想化、实用化,以至于“仙味”被世间传颂得越来越浓。比较经典的版本有:

相传很久以前,八仙女倾慕武宣的秀丽风景腾云驾雾下凡观光,谁知在游玩时遇到九州洪荒。善良的八仙女便用手中的仙葫吸纳遮天盖日的洪水,却延误了返回天宫的时辰。王母娘娘发现后往人间抛下自己的拐杖,想挽回她最疼爱的这八位仙女。仙女们却难舍武宣秀景,相拥仙葫化为八座山峰,永世守护仙葫形状的天池,千秋万代造福一方百姓。

如此一来,八仙女被思想家和艺术家塑造成一种精神——貌若天仙,不惧困难,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仙女精神。从2006年开始,以“品仙城文化,看仙城仙女”为主题的“八仙女文化艺术节”在武宣县连续举办八届,以此激励今人。

拾级攀登八仙天池越级远眺:一望无际万亩田,一条豪江穿畴过,一江黔水绕城去,一片云雾吹风来。丝丝带状的是江河,点点如星的是村庄,方方成型的是农田,微波起伏的是蔗海。它们与波澜壮阔的大藤峡遥相呼应,彼此点缀,入诗进画,活灵活现描绘着别样风景,美如仙境似国画!

融入此情此景,人的一切荣辱顿时被冲刷到九霄云外。沉浸在八仙女的美丽传说,沉浸在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征服感,沉浸在前人挥笔成章的杰作中,世间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这“八仙”是哪“八仙”的疑惑也许是上世故意留给后人的旷世之宝和待解之谜吧!

天水从何处来?

清·嘉庆十三年(1808)《武宣县志》记载:“八仙山……水清且寒,雨涝不盈,旱乾不竭,掬而饮之俨如帝台之浆,莫能名其趣云。”

这句话大意是,八仙山的水既清又冷,下多大的雨它也不满,天怎么旱池水也不降低。双手捧水喝一口,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它的乐趣。

民国三年(1914年)的《武宣县志》对八仙天池的水描述得特别神奇:“八仙塘,深渊莫测,澄清无尘……雨不盈,旱不涸,水味如浆甘美可饮,若用水喉引水下山大利农田。”

意思是说,水深得不见底,没有一点灰尘。下雨水不满,天旱水不干,水的味道像琼浆一样清甜可口,如果能用水管引下山有利于灌溉农田。

从前人的描述来看,笔者认为八仙天池在世界上最少有三个绝无仅有的骄傲:一是湖水清甜可口,这是感官的舒畅,说明生态环境的刚性;二是水面清澈无杂,这是视觉的冲击,说明古今山水的灵性;三是旱涝不侵,这是历史的神奇,说明地质条件的变性。

在水面100多米高的地方直视天池湖面,天池水的透光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可当日光照耀时,水色斑斓,光彩如虹,某个角落里,两三厘米长的小鱼悠哉悠哉地游过,据说游人垂钓却从来不上钩,俨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

距八仙天池一公里处有一条长77公里的豪江河,从下汶村流经灵池接收盘古岩流出的水,经马步桥至覃王、居龙村边入黔江。

湖面不见涌动的水流,不见升腾的水泡,不见旋回的水窝——说明没有外部的暗河注入。据说1963年武宣天大旱,年雨量仅785.5毫米,全县有536条河溪断流,82座水库干涸,1760张山塘和138条水汶无水,人畜饮水极为困难。一生产队长灵机一动说:“八仙天池不是有现成的水吗?”马上派几名社员,肩扛手抬12匹马力的柴油机和抽水机,爬上山想抽水灌溉农田。奇怪的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柴油机就是发动不起来。轮流摇动着柴油机启动摇把的人各个摇到筋疲力尽,就是盼不来轰隆轰隆的发动机运转声。饥渴难耐的社员看着山下裂成龟爪似的旱田和晒成干草似的水稻,只好干跺脚。至今,靠近湖的东边还留有当年安装抽水机的水泥墩和螺丝座……

更神奇的是,原马步乡一位农妇上山砍柴,顺便拿全家的衣服到湖里洗。她蹲在湖边一块比箩筐还大的石头上用洗衣槌捶衣服时,几捶下去忽然感到不对劲。脚下原来高过水面一尺多的大石块渐渐下沉,水也浸湿了裤腿,她急忙抱着衣服跳上岸。回头一看,那个大石块慢慢向湖心下滑。她这才缓过神来,原来刚才踩的是一只大乌龟。

她急忙提着衣篮跑回村,“八仙天池有大龟”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轰动了全乡。有几个青年仔拿渔网去湖边守了一个星期,再也没有谁看见它的影子。老人说,按照龟背有箩筐大的面积推算,这只乌龟年龄至少在2000岁以上。

大家纠结至今的是:像“天眼”一样,一年四季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群山的湖水到底是从哪来的?前文提到的田螺滚动冒水的传说,毕竟虚幻成分太多,脱离地形地貌的实际,确实难以服众。有没有更加科学的解释?网友“傻丫头”对湖水的由来持一己之见:“学过地理都知道,八仙天池是以前火山爆发后岩浆形成的八座山,自然而然人们称为八仙,现在的湖就是当时的火山口。地理老师讲八仙天池的形成原理有道理!”

那么,既然是火山口,就不可能在高过地面300多米的群山中间保持着一汪没有外援,常年不竭的湖水。只有八仙天池底下有一个互通河道与某个水平面相通,才能保证一年四季的水量、水压及水质吧?

也许,就连天上的神仙也不知道距地面几百米高的水从何而来。

是八仙天池还是八仙寨?

广西唯一的八仙天池位于武宣县城6公里官禄村旁的山上。先前一直被称为八仙山或者龙潭山。被官方称为八仙寨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版的《武宣县志》:“八仙寨在马步桥东,八山环列……”

从地势来看,山体方圆约2公里,山势突兀,山顶高低起伏,四周悬崖绝壁。站在山上,远眺武宣县城,东临黔江、旁傍209国道,扼水路和陆路的交叉口。周围10多公里历历可指,形势险要,故为兵家必守之地。

209国道八宝坳西面峭壁有一方摩崖石刻,题为“开榜通衢”。标明明朝时八仙寨旁的这条道路就已确定为四通八达的大道。

那么,八仙寨是怎样一个寨?

从地形来看,八座山峰之间东、南、北三个方向有三个低矮的隘口。总体上看,山径迂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是一个搭棚屯储粮草、耕作栖息、躲避战火的隐蔽地方。池水浩淼,如天镜浮空,水色无杂,天旱不涸,雨季不溢,是群居生活的天然保障。山与山之间,险峻陡峭,平缓相连,利于相互接应,是可攻可守的理想之地。

移步近看,直到现在三个隘口还遗留着石块砌的防御建筑物军营和四周的围墙等设施。寨子营墙以平整的块石垒成,长60多米,厚1.5米,高2.5米。可惜的是,东门在改造大门时已经拆掉,两边仅留下残墙的痕迹。只有南门保留较为完整,横亘在两山之间的寨门高2米,门宽0.8米。上梁下凿有安装栅栏的凹槽,两端墙体厚实坚固,两端直抵山岩。占据此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丝毫不夸张。此情此景,成为武宣县绝无仅有的军事文物史迹和八仙寨盛景。

史志记载,寨墙构筑于清咸丰年间。

这段时间,武宣县发生了什么大事?

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3月23日在武宣县东乡莫村称王,并分封五军主将。

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平靖王李文茂率军攻武宣城,把武宣县改称文兴县。

可以说,期间武宣民生凋敝,民不聊生,民变蜂起。广大民众坐在火山口上,内忧外患不断。

当时太平军在三里与清军展开激烈较量,最终清军败溃。太平军所过之处,焚烧了离八仙寨不远的湾龙村余氏祖祠等一大批寺庙。

一系列史实使得在清咸丰年间修筑的八仙寨营墙、寨门与太平军之间罩上一层层迷雾。

如今,遥远而古老的先人确实给后人留下一堵堵山坳石墙;一堆堆防御怪石;一片片居住痕迹。

目睹此情此景,人们眼前自然会浮现太平军在八仙寨驻扎征战的战火和硝烟。

还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些古遗迹是出自民间土豪的杰作?

马步乡政府广播电视站干部潘志欢是一个民间文学爱好者,曾撰写过民间传说“八仙寨”,发表在《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武宣卷)一书。据他说,在“流贼”杀人越货,“土寇”四处掳掠,武宣动荡不安时,地方绅士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开始修筑八仙寨。可惜,笔者还未来得及深究是何路豪绅修筑抵抗外侮的营垒详细资料时,老人已作古。由于史料的限制和抢救文史工作的滞后,已经不可能准确地考究出当时修筑八仙寨的始作俑者,但从传世的地方文献和点滴传说仍可窥见其大致来源和风貌。

不曾聚强人,也曾安扎过军队,最起码躲避过难民——这是遗迹留下的蛛丝马迹。

史载,1944年,日本侵略者进入武宣县各乡镇村庄,烧杀抢掠,肆意妄为。日本鬼子进村后,见人就开枪,见东西就抢掠。八仙寨就成了村民凭险据守,躲避日军蹂躏最隐蔽安全的场所。

走过战乱年代,这些曾庇佑村民安全的石头城墙历经战乱已是残垣断壁,但依然风采动人地昂然伫立。古韵气息依旧在时空中穿梭,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它与不远处的柳宗元探访仙人贾鹏修炼的仙人山、头戴纱帽的秀才看榜、天生丽质的八仙山浑然一体,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感受到传统与古朴,历史与文化的非凡震撼。

如今,武宣人依托山水画卷,利用城乡发展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机遇,对八仙寨的人文盛景进行大规模改造,由八仙寨向八仙天池华丽转身。呈现出步步是美景,处处皆人文的乡村画卷。八仙寨的魅力有望成为广西乡村文化的一大品牌和驰名世界的壮丽画卷。

古八景缺天池之谜

武宣古八景是哪八景?八仙天池有什么奇妙之处?为什么进不了武宣古八景的范围?这些谜团经过梳理后逐渐明朗起来——

广西武宣“八景”的说法最早可上溯到明朝,到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开始有官方文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晚清举人覃先澄写了一首题为《八景合作》的诗:“双髻晴岚耸碧空,三台叠翠映霞红。龙翻古迹钟声雨,鹤舞灵湖松籁风。石壁遗书多鸟篆,仙岩留迹半云封。坐看神窟流泉异,听彻音山迭奏终。”这记载于民国三年编修的《武宣县志》,将武宣八景定型下来。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地理气候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这八景除史志记载外,很多已逐渐被人们淡忘并走出视野。

——双髻晴岚在东乡因形似女人头上的两个发髻而名,孤独高耸却不是武宣的最高峰而令人所淡无味。

——三台叠翠是长寿村对面的笔架山,因皇帝周游到武宣被仙城美景所迷住,把文笔山当笔,蘸黔江水描绘了武宣美景。之后,顺手将毛笔放在笔架山上,形成了现在的山形。

——古碛钟声即城南黔江中的古碛滩。相传县城高立山三清观的神钟飞下与黔江中的蛟龙相斗而发出激越的声音日夜不绝。

——灵湖松籁即三里镇灵湖村。一湖潮涌不竭,澄清味甘,三株数百年大松盘曲苍翠,直上云霄,涛声如天籁。此景经过历代不断完善,现成八景珍品,也是武宣古八景唯一还人来人往的一景。

——石壁遗书即陇村附近黔江旁石羊山上神秘的似羊形的草书。因模糊难读四周无路可达而无人问津。

——仙岩留迹即徐霞客描述的旺田村仙岩山,因历朝历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石刻而名。可惜封闭多年闲置于野外。

——神窟流泉即平田村的黄仙祠,因平时干枯的土窟在庙会间会灵异地滴水而闻名,也称为滴水庙。然而十多年来再无清水渗出,不免使人惋惜和惆怅。

——音山迭奏传说在县西北八十里处的八音山,每当风雨来时,犹如群仙高会,乐鼓迭奏。这么一个美妙的地方,人们却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至今还是一个谜。

列在武宣古八景之外的八仙天池就不同了。

八仙天池在史志里称为八仙山、八仙寨,《武宣县志》记载有不少历代名人赞颂的诗文。现摘录几行名句玩味一下。

中留山水甲南天,马步桥东列八仙。(东兰学正、广东东界场盐大使、清代举人覃先澄)

峭拔危峰欲插天,八山环峙列群仙。苍崖百丈蜗遗篆,古木千年鹤静眠。(清岁贡生、广东府任职的廖绩熙)

花迎曲径香随杖,鱼遇高人喜跃渊。(清岁贡生刘炳熙)

水凉峰峙立南天,览胜高登气若仙。(清岁贡生、柳州水上警察署长覃炳松)

磨崖写尽登临景,山水应留翰墨缘。(清岁贡生、广东香山县任职的刘耀辰)

一直到清代举人覃先澄等文人到“八仙天池”进行实地考察后,才利用承担县志编纂的机会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武宣县志》发出“窃喜生平所未见,以为此景当居第一,而惜其出八景之外也。”的伤感!

与他持同感的还有历任平治县、同正县和武宣县长的覃春佐:“岚生翠岫朝晕润,影倒银河夜月寒。最惜前贤评八景,忍抛斯寨落孙山。”

武宣县文史专家吴孝斌撰写了“中留山水甲南天‘八仙天池’当为首”的文章。他认为,武宣作为仙家的修炼道场历史久远,八仙山(八仙天池)应为其中之一,从八仙天池的谷歌卫星图来比对,环绕天池的八座山峰恰如八卦的乾、震、坎、艮、坤、巽、离、兑等八个方位,而天池可作为八卦图之阴阳鱼。此可谓是大自然的奇观与杰作。八仙天池的道家文化乃上天赐给武宣的奇宝,无怪乎覃先澄认为应将其列为县域八景之首,笔者亦以为然!

纵观八仙天池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是旅游景点的绝佳境地。以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前后影响来说,都要高于武宣古八景。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没有把它列进去呢?

专家认为,频繁的战事成为执政者宣传的忌讳。八仙天池因它交通的便利性、防守的战略性这个特殊原因而成为历代征战始作俑者的关注焦点。从文艺为统治者服务的角度考虑,如此有争议的地方必然为文人墨客所讳忌,所以尽管拥有再美的景色,也要被政治所规避。

其二是文人骚客眼界的局限性。尽管大部分是武宣的贡生、学正等才子佳人,有的甚至是进士,其中还有到八景之一仙岩留迹避难的皇室。他们对八景集中进行题咏描绘,八景诗还选入《武宣县志》(民国二十三年版),这些都产生了脍炙人口的效果。这个武宣历史上的第一个“八景”,始终不失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现象。由清朝进入民国,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众文人原来压抑的情感才得以爆发出来,偏离的惯性思维才舒展开来,撰文立意的层次也逐渐提高。清举人覃先澄将“窃喜生平所未见,以为此景当居第一,而惜其出八景之外也。”的情感秉直地表达在官方县志上。

时至今日,笔者认为有必要组织专家重新确定新的“武宣八景”。于古于今,都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推选与当今经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新景观,赋予它们新的风物内容和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展现日新月异的新景象、新变化、新发展。

 
 
编辑: 黄霖
32.4K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 ...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
我市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理孔特举行会谈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举 ...
 
|
|
|
|
|
版权所有:来宾日报社
Copyright(C) 2016 www.lb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许可证编号:4511320090001    桂ICP备07001937号  桂公网安备 45130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