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兴宾区工业园区光伏扶贫项目,笔者看到,在烈日的照耀下,光伏板熠熠生辉。这座投资960余万元、占地约8300平方米、装机规模1350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正源源不断地把电能输送到电网。
该项目自2018年建成以来,光伏发电为兴宾14个贫困村创收约136万元,而且连续收益20年,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我们精心策划,高位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不断规范运维监测机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延伸收益链条,最大限度释放光伏扶贫带来的综合效益,为脱贫攻坚添翼助力。”兴宾区委副书记罗胜奇说。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助力。近年来,兴宾区因势利导,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建管用”机制,有效释放光伏扶贫综合效益,切实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精心策划 高位推进
兴宾区高度重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成立兴宾区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领导挂帅,建立工作机制,精心策划,高位推进光伏电站建设。
针对贫困村缺少集体土地、地处偏远、光照不足等制约条件,兴宾区成立由区发改、自然资源、住建、扶贫、供电等部门以及乡镇政府、贫困村村委组成的调研工作组,深入城区、乡镇、村屯充分调研,实地勘察目的地的用地性质、光照条件、电网接入、配网线路等建设条件,按照“成本最少、收益最大”的原则建设电站,最终确定优先考虑在政府办公大楼、工业园区、村委、学校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目前,因地制宜建设了30个单村电站、52个联村电站。
“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依据光照资源、地理条件、预估发电量等实际情况,编制出最优的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光伏扶贫项目可持续、保收益。”罗胜奇说,兴宾区严抓项目科学选址、落地建设和验收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简政放权,按照“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要求,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推进光伏扶贫电站早日启动、按期施工,如期并网。
规范运作 智能运维
兴宾区按照“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五统一的原则,委托政府平台公司代建管理,负责整个项目的招投标、采购、建设、管理和运维。委托有实力的市场公司负责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光伏设备由区政府采购符合国家能源局推行的“领跑者”光伏先进技术产品。项目竣工由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相关公司参与,发改、扶贫、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电力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验收,实现工程全过程规范运作、全链接专业公司把关,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兴宾区出资50万元在兴宾区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的光伏智能运维中心,24小时在线监测光伏扶贫电站的健康指数及发电效率,全程可视化展示。今年,该区对辖区内134个光伏电站加装了297个数据采集器,将各光伏电站运行数据接入国家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光伏电站运维中心可以实时动态监测兴宾各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同时,中心为每个运维工作人员注册并在手机安装光伏运维APP,动态掌握电站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深挖资源 光中取“金”
“我们村自从建了光伏电站,一年来‘晒晒太阳’,就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真是太好了。”五山镇马则村党支部书记莫武说。去年,马则村光伏发电收益3万元,归入村集体经济。村委拿这些钱来资助深度贫困户3户共1800元;设置公益岗位2个,付劳务工资2400元;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村内道路维修等公益事业花费2万多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出工出劳,获得劳动报酬7200元。
兴宾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年平均日照时数长,有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该区按照“发展光伏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的工作思路,2018年6月投入4428万元支持所有贫困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每个村建设规模75KW,同年12月建成并网。去年,每个贫困村光伏电站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万元。
去年以来,兴宾区82个村利用光伏发电收益设置公益性岗位93个,新建12个垃圾处理池,整治9公里生活污水沟渠,为24个村屯安装路灯133套,实现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100%全覆盖,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公厕覆盖率达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