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制作米饼。 
工人展示刚做好的米饼。 来宾网--晚刊讯(记 者 杨宇婷 文/图)临近春节,沿着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的小路,远远飘来清甜的米香。2月3日,记者跟随米香走进白石村“白石小谷米饼作坊”,解开象州米饼独具风味的密码。 “30年前,我从外地嫁过来后,就跟着婆婆学做米饼,吃不完的米饼就拿去卖。”唐玉英熟练地将糯米粉和芝麻粉装进模具里,刮去多余的米粉,压紧压实后,再敲打模具外壳,一个个成型的米饼便顺利脱模,整齐地码放在簸箕上。与唐玉英一起做工的,还有几个女工。 唐玉英负责生产,作坊的日常经营工作则交给儿子郑学友和儿媳钟彩英。“过年吃米饼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寓意团团圆圆。”郑学友介绍,“白石小谷米饼”以清甜幽香、细软柔糯著称。与其他米饼相比,小谷米饼用料讲究,需选用本地优质大米,取村口老井中的水制作。米饼制作工艺精细,需要经过选米、淘米、炒米、打粉、润粉、煮糖、打饼、蒸饼八道工序,做出来的米饼口感软糯,受到男女老少的欢迎。 近年来,村民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从糯米、粘米两种口味发展到现在的黑米、高粱、红米、绿豆等多种口味的米饼,充分迎合市场需求。春节前夕,各家作坊订单量翻番,除了本地销售,还有不少来自南宁、柳州和桂林的客人通过电话订购。一年下来,米饼产量可达7.5万公斤左右。 “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生产米饼的作坊,不仅收入提高了,还带动村里160多户居民增收致富。”大井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文鲜表示,近年来,象州县重点打造乡贤文化和小谷米饼节,米饼销量大幅增加,一年最多能卖将近5000公斤。销售方式也从原来人工挑至县城出售,变为电话、网络订购。据统计,白石村年产米饼约6.8万公斤,按每公斤售价30元算,产值达200多万元。 据了解,该村已建成白石米饼生产基地,并利用“白石小谷米饼”促进文旅融合,带动增收。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乡贤文化节、金葵花节、金百合母亲节、重阳节孝文化活动、“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山歌赛、舞狮赛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有力推进该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