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仕艳
“黄老师,黄老师!”在忻城县,很多学生一见到黄仕艳,都会激动地喊叫起来,有的女生甚至冲上前紧紧地抱着她。因为,在他们眼里,黄仕艳不仅是生活中的老师,更是精神上的老师,是她为家庭贫困的他们撑起了一片天。黄仕艳是忻城县城关镇人,系忻城鸣发爱心助学协会秘书长。
2014年,黄仕艳和社会爱心人士组织创建了忻城鸣发爱心助学协会微信群,并被推选为协会秘书长。在任职期间,凡事她都亲力亲为。6年来,她带头在社会集资募捐,共筹集到助学善款60多万元,为126名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圆了大学梦,20名贫困留守儿童获得了资助。
2014年,黄仕艳是来宾市电大忻城教学点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看到不少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有的更是失去了学习深造的机会,这让黄仕艳非常难过。为尽可能地帮助这些贫困家庭学生,黄仕艳加入了爱心组织,虽然她工资不高,但只要有捐助活动,她都毫不吝啬,积极捐钱捐物,出力奔走。
黄仕艳发现,尽管每年都帮助了不少贫困学生,但仅靠三两次物质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她还想做好跟踪服务,希望让爱心的火把烧得再旺一些,队伍拉得再大一些,帮助的人更多一些,解决的困难更多一些。于是黄仕艳联合其他爱心人士组织建立了忻城鸣发爱心助学协会微信群,把社会爱心人士聚集到一起,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把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作为重点扶助对象。6年来,她审核的申请书近千份,家访学生300人以上,足迹遍及忻城所有乡镇。
为确保收集到的贫困生家庭情况真实,家访成了关键。因为在她眼里,绝不能遗漏任何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于是,她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协会会员到学生家走访。
有些学生家在偏僻的大山里,其他人建议她电话了解情况就可以了,但是她仍坚持必须到家里,她说“只有去到现场才能了解他们的真正困难”。在去一位学生家中家访的路上,山路崎岖,极为艰险,一同前往的志愿者说:“这是我们走过最为艰险的一段路,尽管是坐在车头也看不到前面的路,让人心惊胆战。”黄仕艳没有退缩,“车过不去了我就走路去。”在一次入户家访途中,突然下起大暴雨,引发了洪水,但为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黄仕艳仍坚持前往。6年多来,像这样的艰险,她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次。但为了帮助学生,她毫不退缩。
除了下乡走访,每年的年终分享会她也从不缺席。每当她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时,很多人都被她的经历所感动,“她实在是不容易!”她浑身散发着超然的母爱,更是把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撒播。
在她的带领下,协会不断壮大,从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了200多人,每年资助的人数也从七八个,到现在的每年二三十个。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黄仕艳十分关注疫情防控情况,多次和爱心人士、企业慰问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为疫情防控出力。
这些年来,黄仕艳克服了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奉献爱心的一线,时刻准备着下一次帮助。
(市文明办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