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来宾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召开 广西华舟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方毅到市三江口新区、市工业园区调研 来宾成立全学段思政教育联盟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来宾市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五届来宾市委第九轮巡察完成进驻 告别看病难 群众有“医”靠 来宾市举行“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暨“慈善一日捐”活动
 
 
来宾市公物仓改革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来宾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11-04

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强调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近年来,来宾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构建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公物仓”管理体系,通过机制优化、模式创新与场景拓展,有效破解资产闲置、处置低效难题,实现财政增效与治理升级双赢,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一、我市公物仓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

突破传统“物理仓库”思维,以制度重塑与流程再造为核心,构建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共享、管理、处置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来宾模式”。

(一)制度筑基与协同机制:构建改革“双引擎”

1.健全法规体系,明确权责边界:出台《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资产拍卖定价方案》等系列文件,系统性构建制度框架。明确将闲置资产、临时机构/大型活动资产、报废资产及罚没资产等全部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调配与处置范围,为规范化运行提供根本遵循。制度设计覆盖了资产从“入口”(哪些资产进仓)到“管理”(如何管理)再到“出口”(如何处置)的全流程。

2.高位推动,凝聚跨部门合力:建立由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市财政局牵头,审计、巡察、相关资产处置职能部门深度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创新性纳入具备资产鉴定与处置职能的部门,实质性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资产购置—投入使用—闲置上报—公物仓调剂/处置—回收资金—再购置”的完整闭环,确保政策执行的权威性和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3.监督倒逼,保障应纳尽纳:与审计、巡察部门协同,将单位闲置资产清查上报及公物仓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常态化审计监督和巡察内容,并配套问责制度。这一机制有效解决市直单位“不愿交、交不全”的惰性,确保改革覆盖面和资产入仓的彻底性,为后续盘活奠定基础。

(二)“双仓联动”管理模式:降本增效的智慧实践

1.实体仓精管:集中存放调剂频繁的办公物资及高价值罚没资产(面积大于1200平方米,建设成本小于60万元),实现快速响应、高效流转,保障了资产安全,体现集约化管理优势。

2.虚拟仓广纳:将市直单位作为虚拟节点,定期清查上报闲置资产信息,经公物仓管理办审核确认后纳入统一数据库,资产物理位置不变。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域资产信息实时汇聚、动态更新和可视化管控,大幅降低实体仓储成本和物流负担。

3.智能调配决策:基于资产特性(价值、体积、使用频率)、调剂需求及成本效益原则(搬运成本、损伤风险、周转效率),动态决策资产归属问题。这种灵活模式最大化降低了管理能耗与物流成本,提升了响应速度和资源配置精准度。

(三)“双线处置”价值实现:拓宽资产变现通道

1.线上云交易:搭建“互联网交易服务云平台”(如接入“阿里拍卖”),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罚没物资、闲置设备等资产跨区域、高效率、高溢价处置,有效提升市场覆盖面和竞价充分性。

2.线下精准拍:对房产、大宗物资等依赖本地客源的资产,委托本地资质拍卖行举办线下拍卖会,利用其深耕的客源网络深度挖掘本地市场潜力,实现精准营销和价值最大化。

3.模式互补增效:“线上广域覆盖+线下深度挖掘”双线处置模式,有效匹配不同类型资产的特性与市场需求,显著提升各类资产的成交率与变现价值,为财政增收开辟稳定新路径。

二、我市公物仓改革创新的经验启示

以“小切口”破解国有资产管理“大难题”,将“紧日子”要求转化为“优治理”实效,为各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核心启示:制度筑基与高位协同是“双引擎”,破解权责不清与执行乏力

制度是“压舱石”。经验证明,健全、清晰、可操作的法规细则(如《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定价方案》)是公物仓规范、长效运行的基石。制度设计须覆盖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明确各方权责,为操作提供精准指引。这启示国家层面需加快完善公物仓建设、资产共享调剂、特殊资产处置等方面的顶层制度设计和标准化规范。

协同是“推进器”。由核心管理部门(机关事务、财政)双牵头,审计、巡察、专业处置机构深度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是破除部门壁垒、凝聚改革合力的关键,强有力的高位协调确保了政策落地和资源整合。推进公物仓建设,首要解决“有章可循”和“有人主责、有人协同”问题,建立跨部门议事协调和考核监督机制。

(二)关键支撑:数字赋能与模式创新是“强支撑”,打破信息孤岛与价值堵点

数字赋能提效能。“实体+虚拟”双仓模式,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全域资产可视化、动态化管理,以最小投入(低建设成本)实现管理效能跃升,凸显了信息技术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精准管控的核心作用。复制推广必须同步强化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财政预算、采购、决算等系统的互联互通。

模式创新挖价值。“线上+线下”双线处置模式,针对不同资产特性匹配最优交易方式(线上广域覆盖、线下深度挖掘),最大化挖掘资产市场价值。这启示资产处置需要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不断创新交易模式和定价机制,打通“价值堵点”,未来可探索区块链确权、大数据精准推送等新技术应用。

(三)活力源泉:场景拓展与价值挖掘是“活水源”,链接中心工作释放潜能

场景拓展延生命。公物仓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发现新场景、释放新价值。我市将功能从基础共享延伸至罚没处置、工程余料变现、人才保障、乡村振兴支持等,实现社会效益(服务保障)与经济效益(财政增收)双提升。这启示公物仓建设不能局限于“仓库”思维,必须主动链接政府中心工作(如人才战略、乡村振兴、大型活动保障),让闲置资产在服务大局中焕发新生。

价值思维促转型。对“废料”进行价值重估并成功变现的案例,体现了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思维,启示资产管理需建立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价值评估与风险管控机制,将成本中心思维转变为价值创造思维,探索建立闲置资产、特殊资产(如罚没、工程余料)的专业化价值评估和处置体系。

 
 
编辑: 刘霞
 
 
 
 
 
方毅:抢抓抢占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方毅: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民生服务体...
韦韬: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
方毅:全力攻坚四季度,奋力实现全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