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一本证”到手 万亩林“生金”

——兴宾区扎实推进林权确权登记工作扫描

作者:苏小星 韦泽棉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8-11

青山作证,使命在肩。兴宾区自2022年开展自治区林权确权登记试点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科技+基层+服务”模式,将“为民办实事”贯穿全过程,推动林权确权登记便民高效、发证服务提质升级,实现“林权有证、林农安心、林地生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建引领开新局,为民服务暖人心。兴宾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林权确权登记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联合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党支部开展“党建+林权证颁证”主题实践活动,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深入乡镇、村屯一线,累计将271宗、面积达3415.72亩的林权证书送到农户手中,真正实现“家门口办证”。通过推行“上门送证”“专窗受理”等便民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动次数,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贴心、暖心的服务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科技赋能降成本,创新调查提效率。聚焦林权登记“指界难、精度低、成本高”等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创新路径,率先应用“卫星遥感+北斗高精定位+实景三维建模”集成技术,联合第三方使用便携式外业调查设备,实现林地界址调查“掌上采集、实时上传、即时核验”。依托“三维可视化确权平台”,直观展示林地空间位置与权属关系,大幅提升指界准确率和群众认可度。经测算,外业调查成本降低60%以上,整体工作效率提升40%。目前兴宾区已完成林权地籍调查8695宗,覆盖面积达7910.51公顷,为林业资源数字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基层主导聚合力,群众参与增活力。构建“县局统筹、乡镇协调、村屯实施”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支撑与组织体系,推动调查主体从专业队伍向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转变。推行“邻里指界、互信互认、共同确认”的“邻里事邻里办”工作机制,有效化解边界争议,提升群众参与感与认同感。建强基层干部队伍,累计组织开展乡镇、村“两委”干部专题培训20余场次,培训基层骨干150余人次,培育了一支“懂政策、懂技术、会操作、接地气”的本土化工作队伍,确保林权调查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精准高效推进,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流程优化破壁垒,服务升级促效能。全面优化林权登记流程,推行“三个转变”提升服务质效:由被动等待向主动服务转变,组建服务专班,上门对接国有林场、村集体和农户,协调解决权属争议等历史问题;由多头办理向集成服务转变,设立林权登记专窗,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实现“一站通办”;由纸质管理向数字管理转变,推进历史数据整合入库,建立标准化流程图和林权数据库,有效破解“证地不符”“有证无地”“重复发证”等难题,实现信息共享、档案可查、管理可溯,全面提升林权登记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试点先行树标杆,经验推广惠民生。作为广西首批林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地区之一,兴宾区以七洞乡为先行示范点,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完成集体林权登记1920宗,覆盖1.8万余亩林地,惠及637户林农;完成国有林场及国储林林权登记发证174宗,确权林地面积超25.9万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二三”工作法(即一个党建融合、两个服务转变、三个强化举措)。通过确权登记赋能,有效盘活林业资源资产,促进林权抵押贷款、林下经济等产业发展,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精细化监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提供坚实产权基础,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和共同富裕。

 
 
编辑: 罗润秋
 
 
 
 
 
守护“银发幸福” 绘就“民生暖色”...
办好“一本证” 解决“一类难”
勠力同心筑平安 法治护航促发展
农户“轻装”种田 沃野“智”焕新姿...
“一线服务”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沃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