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年来,凤凰镇聚焦宣传宣讲、文化交融与文明实践,着力在“融入”和“转化”上下功夫,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富有凤凰特色的生动实践。 凤凰镇立足本地多民族聚居特点,吸纳懂民族语言、熟悉地方风俗的党员干部、乡贤能人、退休教师等组建宣讲队伍,运用“乡音土话”解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确保各族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同时,创新宣讲模式,变“固定会场”为“流动现场”,将宣讲阵地延伸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田间地头、村头榕树脚等,紧密结合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变化、基础设施改善等发展成就和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拓展“指尖上”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开设“民族团结微课堂”“铸牢意识大家谈”等专栏,常态化推送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图文故事、短视频,实现宣传触角“进村入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村务公开栏、文化墙、宣传橱窗等显眼位置,精心设计图文并茂、突出“五个认同”的宣传内容,营造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浓厚氛围。近两年来,“蔗里传声”等宣传宣讲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宣讲共计96场次,通过公众号、微信等推送信息200余次,有效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凤凰镇还把文艺下乡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创作编排主题文艺精品,组织本地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创作编排壮族嗬耶《甜蜜事业更甜蜜》、彩调等一批兼具乡土气息、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文艺节目。搭建“百姓大舞台”,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及农闲时节,常态化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汇演等活动,鼓励各族群众同台献艺、共同参与,在欢歌笑语中消除隔阂、加深理解、增进情谊。深化“文化走亲”活动,结合每月“双街”特色展演平台,组织各村屯、不同民族的文艺团队交流演出,促进不同民族文化艺术在交流碰撞中互鉴融合、焕发新彩。2023年以来,共组织各村屯民族文艺队开展“双街”展演、戏曲进乡村等活动45场,放映公益电影30场。 同时,凤凰镇坚持打造“石榴籽”志愿服务品牌,整合党员、青年、巾帼、“五老”等力量,组建以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科普教育、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环境卫生整治等服务,重点关注各族困难群体、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深化“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主题活动,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包粽子、祭英烈、文艺联欢等活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归属感。实施“邻里守望·同心筑梦”品牌项目,鼓励各村(社区)开展“民族团结楼栋”“同心小院”等活动,积极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上居住相邻、在教育上就学同校、在医疗上就医同院、在休闲上娱乐同场,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弘扬“榜样力量”示范引领,深入挖掘和选树本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模范家庭及感人事迹,组织先进典型走进实践站开展故事分享会,用身边榜样的鲜活故事感召人、鼓舞人、带动人。2023以来,共评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人、“最美特色庭院”20户以及镇级“好婆媳”“最美志愿者”等125人(户),营造了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