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这是何林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何林国,现任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也是驻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粤桂协作工作组组长。从沿海干部到大瑶山“新兵”,从“外来客”到“自家人”,他带领茂名市电白区、茂南区对口帮扶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协作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信任,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挂职答卷。 踏遍乡镇访民情 详研细察谋发展 初到金秀,气候不适宜、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未解决,五年以来的协作资料就像小山般地堆到了何林国案前。如何快速掌握本土情况,成了摆在他眼前的又一道难题。 何林国做的第一件事是“破语言关”。他随身携带小本子,里面记着当地方言,“农堆(朋友)”“嗦粉(吃米粉)”等词汇很快成了他走村入户的口头禅。为更快掌握金秀的情况,他跑遍了全县10个乡镇,遍访干部和群众、慰问老师和医生……笔记本上除了产业数据,还记着脱贫户务工、医疗健康、教育水平等情况。 “山路百转千回,最开始一段时间,下车时腿都是软的。”何林国回忆道,“但看到瑶族同胞们期待的眼神,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很快,一个详尽、系统的帮扶工作规划随之“出炉”,为今后一段时期粤桂两地资源互补,推进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教育和医疗协作等打下了基础。 “无论走到哪一个乡镇,当地干部都能如数家珍地介绍以往粤桂协作项目的基本情况,让我得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何林国说,金秀干部群众的热情淳朴像大瑶山的阳光,晒得他心里暖洋洋的,更坚定了他扎根实干的信心和决心。 东学西用育瑶乡 山海同心结硕果 金秀是典型的山区县,四面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虽坐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瑶医药之乡”等“国字号”招牌,但却受地缘、资金、观念等因素制约,产业链薄弱,资源难以变现。 发展如何破题?何林国认为,瑶医药、旅游、康养是金秀的“金字招牌”,得让它们在产业链上活起来、亮起来。 政策赋能、平台赋能、品牌赋能、生态赋能、文化赋能……为了更好擦亮“中国瑶医药之乡”的招牌,何林国带领工作组强化粤桂产业协作,通过“五个赋能”健全瑶医药全产业链,在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康养、餐饮、文化等全产业链条上吸纳500多家经营主体,聚力打造瑶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县。 为盘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何林国把广东文旅市场的“火种”引到金秀,带着团队跑茂名、赴珠海,把瑶寨的长桌宴搬进广东展会,让瑶族山歌搭上直播信号。如今,金秀的旅游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广东的先进管理经验落地生根,“茂名千车万人游金秀”“粤桂共结山海情 文旅协作促振兴”等活动接连举办,一辆辆“粤”字牌照的旅游大巴驶入金秀,说粤语的“老乡”逐渐成为这里的“顶流”,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何林国还汲取广东“百千万工程”及乡村振兴特色带的实践经验,带领工作组继续争取2025年粤桂协作资金,打造长垌乡道江村、六巷乡六巷村两个示范村。从“示范点”到“特色带”,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我的工作就像‘拉二胡’,茂名是粗弦,金秀是细弦,得找准调子,才能拉出和声。”何林国笑言。 2024年,金秀全县旅游接待人数1044.95万人次,同比增长22.98%;旅游收入97.736亿元,同比增长18.3%。这组亮眼的数据,正是这把粤桂协作“二胡”拉出的动人旋律。 授人以渔谋长远 造血帮扶创新篇 7月,在金秀汇萃本草种植基地,佩兰、五指毛桃的清香混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何林国挽着裤腿蹲在一旁,指尖捻开土壤察看墒情。 “老何常来看我们,聊收成问收入,鼓励大家学技术。”家住金秀桐木镇古池村的潘大姐说,村民们学了种植技术,一边打理自家田地,一边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来源。 从基地出发到县城,何林国拐进农特产品消费帮扶馆。“包装要让人一眼看见大瑶山的好。”他细心调整蜂蜜罐的陈列角度,“要是扫码能看采蜜视频更好,故事比蜜甜。”展示柜里,瑶绣布袋与野生灵芝相邻而列,他手中的笔记本还沾着未干透的汗渍。 “协作不是‘输血’,是要帮瑶乡‘造血’。”何林国在调研报告中写到。他深知,资金只能解一时之困,唯有让本土人才站起来、产业强起来,才能让金秀群众的日子真正红火起来。 这样的理念催生了一系列“造血式”的帮扶举措:一场场专场招聘会把广东企业“请”到瑶寨村口,“点对点”劳务输送车带着老乡奔向大湾区;一个个帮扶车间在乡镇落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教育医疗专家来了又走,却留下了带不走的技术和团队;三家金秀农特产品消费帮扶馆在茂名、金秀两地开起来,年销售额近700万元,让瑶乡的宝贝顺着产业链走出了山门。 站在金秀县城眺望远方,青山如黛,云雾缭绕。一年多来,何林国的足迹印在10个乡镇的泥土里,也刻进了瑶胞的心坎里。 “在粤桂协作的宏大叙事里,我是穿针引线的小角色。”何林国说,“我的初衷很简单,也很坚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给金秀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如今,当瑶族同胞亲切地喊着“老何”,当一个个帮扶项目开花结果,这位来自广东的干部知道,自己已然成为大瑶山的一份子。山海情深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