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老家,“来”和“回”这两个字有着很大的情感分别,就好比一个是过客,一个是归宿;一个透着客气,一个透着亲昵。是决不能用错的,否则会被笑话分不清身份。 作为一个外乡人,到了来宾,一度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过客,总习惯用客气的字眼来故意保持一种疏离感。每到休息时间总想着“逃离”,每次回来总要说是“返程”,生怕说了“回”字就背离初衷。直到某次去外地,仅仅过去几天,我就脱口而出“我想回来宾了”。 不知从何时起,这份情感认同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了日常。也许是节目中与听众互动的点滴,也许是采访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也许是不再叛逆的年纪与正青春的城市之间那微妙的碰撞…… 还记得十多年前初到来宾时,每天骑着辆破旧的二手自行车,往返于租住的筒子楼和广电大楼之间,带着桂中大道的尘土,忐忑不安地走进直播间,用生涩的话语抚慰着收音机旁迷茫无助的“小城夜归人”。那时的我们,游离在这个年幼城市边缘,年轻却不一定觉得自己可以“有为”,因为很多事情都只在起步摸索阶段,未来未知,于是我们通过电波找寻短暂的栖息地,彼此宽慰:往前跑吧!一切都会好的。 岁月流转,脚步从未停歇。在“天下来宾 来者上宾”的口号声里,全国各地的跑友汇聚来宾马拉松,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魅力。当他们跑过桂中大道,这里的尘土已经孕育出一片姹紫嫣红,我带着紫荆花的香气,胸有成竹地走进赛事直播间,自豪地向“天下来宾”推介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大家纷纷留言点赞、喝彩。人生也像一场马拉松,我们都奔跑在各自的赛道上,不为与谁争高低,只为与自己对话。极限在哪里?跑起来才知道。 后来,在我们的访谈节目中,一对“80后”农村夫妇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十年背夫路,肖美玲咬牙坚持,从未倒下,她说“我在,家就在”。黄精华借轮椅“站起来”,成了“勇气博主”,他说“要成为家人的一道光”。他们的事迹传为美谈,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大家都说“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其实,小城的美藏在各个角落,下到基层、走近观察,与采访对象真诚对话,使我更容易发现和共情。 这份职业让我“经历”了很多人的经历,也见证并记录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变迁。起初我带着对职业的热爱来到这里,以为只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却最终在这片热土上体会到了归属感。套用一句歌词:回到来宾,你根本不用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