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班当日,麒麟合唱团成员给农民合唱团成员做示范指导。
“我是森林中的布谷鸟,家住在美丽的半山腰……”9月7日晚,在兴宾区桥巩镇周山村的一间小学教室里,市群众艺术馆辅导员覃春梅与几十名村民打着节拍,合唱排练了一个多月的《布谷鸟》。当天是农民合唱团正式开班的第一天。
于周山村的群众而言,这是一首战歌,为告别穷困加油鼓劲;这也是一首情歌,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苏玲是兴宾区委党史办的编辑人员,同时是市群众艺术馆麒麟合唱团的一员。今年3月,苏玲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周山村,为提高当地群众的精神面貌,苏玲与覃春梅打算创办农民合唱团。
“我培训带团多年,带过学生合唱团、公务员合唱团、工人合唱团等各类合唱团,唯独没带过农民合唱团。”覃春梅说,某天上网,她看到一段农民合唱团的练唱视频,深受触动,于是有了创办农民合唱团的想法。想到苏玲拥有丰富的驻村经验,而且擅长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又恰好驻村,覃春梅便向她说起自己的想法。“我刚好也有这个打算。”多年的默契让两人一拍即合。
8月初的一天,苏玲邀请麒麟合唱团的几名骨干成员,拉着覃春梅和村干部一起商讨成立农民合唱团的事宜。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肯定后,苏玲便与村干部一起发动村民加入合唱团。发通知、做宣传、打印意向表和报名表……在他们的号召下,60多名村民前来报名。第一次试课,村民蜂拥而至,挤满了村委办公楼。
在农民合唱团正式开班前,覃春梅组织了两次试课。课上,村民操着一口方言,而且没有音乐基础,教学之路可谓艰难,从识字识谱到发音技巧,覃春梅一遍遍指导大家。“我把音符变成图形,让他们从模仿开始,再慢慢带入音乐元素,试了很多办法。”她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团员,只要能出声、愿意学,她就能教。一开始选择《布谷鸟》这首歌,也是因为节奏感强,歌词简单,群众接受度高。
“覃老师很有耐心,我喜欢唱歌,但基础不好,她总是耐心地一遍遍教我。”周山小学校长周海玉今年51岁,试课时,她的角色从老师变成学生,认真地在谱子上标注音乐记忆点,不断练习。得知合唱团即将正式开班,周海玉特意从仓库搬来课桌,还提供教室作为合唱团的开班场地。开班当天,麒麟合唱团的成员被村民昂扬向上的劲头打动,专程赶来做示范指导。
桥巩镇镇长王健菲说,合唱团组建后,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民风也有了很大改观,“希望合唱团的组建能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用歌声引导大家更加积极向上。”
“对这些农民来说,追求艺术本是遥不可及的事,但他们没有放弃,这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覃春梅说,接下来,她会用半年时间打好合唱团的基本功,然后将来宾本地特色融入合唱团,争取让合唱团走出山村,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
“周山村是我们的第一个农民合唱团试点。”市群众艺术馆馆长陆玄说,今后希望能举办农民合唱音乐会和汇报演出,以点带面,让农民合唱团在全市铺开,不断壮大我市合唱志愿服务团队,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