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武宣县三里镇慕古村“旱改水”项目农田上空无人机轻鸣,一场聚焦农业未来的无人机飞防专项培训火热开展。全县农业战线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大户、基层农技服务尖兵等近30名骨干力量齐聚一堂,全身心学习精准施药、施肥等前沿技能。 培训采用“课堂精讲+实飞锤炼”模式,资深飞手拆解航线规划、突发应对等实用技巧,学员在教练指导下轮番升空演练。从初始的谨慎悬停到后期流畅执行复杂喷洒任务,技术的快速掌握点燃了参训者的热情。“这比传统喷药效率提升了40倍以上!”武宣县仓盛合作社负责人韦盼英首次实操后难掩激动,“以前雇人打药,成本高,覆盖还不均匀。现在用无人机精准施药,效果一目了然,成本账也算得过来!”她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学员心声。 此次培训是武宣县前瞻布局农业低空应用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无人机技术融入农业全链条,成效显著。植保革命,节本增效:在甘蔗、水稻等主产区,无人机飞防已成常态。据县农机中心数据,无人机作业较人工效率提升40倍以上,农药用量平均减少30%,助农节本增收效果显著。桐岭镇螺山合作社连片千亩农田,往年需15名人工喷洒一周,如今两台无人机两天内高效完成。智慧监测,决策升级:无人机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田墒情监测、灾害评估及产量预估。金鸡乡试点柑橘园通过定期航拍生成光谱图,精准识别黄龙病早期症状,防控窗口期大幅提前,有效挽回潜在损失。山区赋能,覆盖无死角:针对县域内丘陵山地众多特点,无人机为偏远、陡峭地块提供无可替代的服务保障。东乡镇百崖槽周边梯田,以往因交通不便管理粗放,如今通过无人机高效施肥施药,单产稳步提升。 “无人机飞手将是未来农业的‘新农人’!”武宣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林杰在结业仪式上表示,此次培训旨在打造一支懂农业、精技术的本土化飞防队伍,为“低空经济”在农业领域深度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接下来,武宣县将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探索“持证飞手”人才库建设,推动无人机技术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无人机150多台、持证无人机飞手250多名,涉及水稻播种、施肥、喷药及甘蔗各生产环节管护等方面服务。(向国华 胡佳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