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于党员干部而言,从来不是简单的家庭琐事,而是映照党性修养的“一面镜子”,是抵御腐败侵蚀的“一道防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家风建设既是党员干部的“个人课题”,更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考题”,必须答好、答实。 翻开历史长卷,优良家风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为家人定下“三不原则”——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用行动诠释了“恋亲不为亲徇私”的境界;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从生活细节规范亲属行为,成为共产党人治家的典范……这些红色家风,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家风正,则党风清;家风淳,则社风厚。党员干部家风之特殊性,根本在于其身份所系的政治责任与公共属性,这个身份所承载的不仅是个人志向,更是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托付。因此,家庭绝非可以规避监督的“法外之地”,家人更非不受约束的“特殊群体”。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的“齐家”,首先在于以坚强党性为家庭立规立矩、导航定向。必须时刻铭记,家风建设是党性修养在家庭场域的延伸,是检验政治定力的重要标尺。唯有自身党性纯正,始终守住公与私、情与法的分水岭,才能为家人树立清正标杆,构筑起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清风传家,须以严立规矩。严于律己是基础,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住小事小节,在遵纪守法、廉洁用权上作出表率,以一身正气引领家风。严管厚爱是关键,切莫以“爱护”之名、行“纵容”之实,要清醒认识“严是爱、松是害”的朴素道理,对配偶、子女等近亲属常教育、勤提醒、立规矩、明底线,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明导向是保障,需大力弘扬“忠厚传家久”等优秀传统,倡导艰苦朴素、公私分明、遵纪守法的清廉家风,更要将家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日常监督、考察考核重要内容,让良好家风成为党员干部行稳致远的坚实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