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步行圈内,“红色驿站”党旗飘扬;人才公寓里,引进人才安家落户;连片温室大棚里,瓜果飘香沁人心脾……今年以来,象州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党建铸魂、作风塑形、人才赋能”为主线,绘就一幅“干部有干劲、组织有活力、人才有奔头、事业有发展”的生动画卷。 作风革新兴实干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事成。象州县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先手棋”,打出带头查改、平时考核、专项整治、干部监督“组合拳”,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71次,开设作风建设课程12期,覆盖850余人次。 同时,通过走访、谈心、家访等方式掌握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表现,开展谈心谈话3000余人次,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督促71个单位开展自我体检、相互评价,整治“浮、庸、懒、散、慢”等作风问题,纠治“八小时外”不良作风;通过设信访箱、监督电话等方式,实现“多维度、广覆盖、全时态”监督。 作风革新行动树立了“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推动全县上下形成“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的干事氛围。今年以来,象州140名干部因工作表现优异获得提拔或晋升。 立体教育提效能 “‘云端课堂’帮助我们实现甘蔗增产。”象州县军田村党总支部书记黄金升介绍,该村将在“云端课堂”学到的甘蔗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应用于村集体甘蔗生产,亩产从5吨提高至7吨。 今年以来,象州县建立了136个党建云教育站点,形成“1小时党员教育圈”,万余名党员干部在“专题党课+互动研讨”中校准思想坐标。“云端+红色阵地”双轨教育圈,让546名流动党员“线上归队”,党员教育从“集中灌输”转向“多元浸润”。 不仅如此,该县坚持把党员干部能力提升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抓手,构建分类培训、学习研讨、双轨教育的“立体式”教育体系,为干部铸魂提能。其中,开发七大类专题教学课程63个,将“行动学习+”作为赋能党员干部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紧扣国家战略和县域特点,精选党建引领、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等10个项目,组建十大攻坚团队,运用“行动学习+”科学工具方法精准识别、透彻分析、集智攻关,让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 目前,“江滨·AI+灵境数实融合产业园”“城东·智康谷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文化强县”“教育名县”打造持续深化,象州“怡养泉都 吉象之州”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以党员干部整体素能提升带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目标逐步实现。今年7月,象州县受邀在自治区党委党校专题介绍“行动学习+”经验做法。 强基固本激活力 过去,象州县象州镇大光明村某路段因缺少护栏令村民忧心,快递员小李随手拍照并上传“象州微治理”App后,党员先锋队迅速制定方案、督促落实,不到两个月便装好了护栏。“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解决”的感慨,道出了基层治理的“象州速度”。 象州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十个一”工作要求,精准锚定“五基三化”巩固年行动目标任务,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创新开展“三亮三比一先”行动,即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果,比作风、比业绩、比创新,争先锋”,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方面,该县积极建设“7个大万亩+N个千百亩”生产示范基地,建成“象智汇”农产品综合加工交易中心,打通“种植—加工—外销”链条,形成“买全国 卖全球”的农产品跨境销售网络,“象州甄品”远销港澳和马来西亚等地,“象州大米”顺利通过全国2024—2025年度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品牌价值达4.08亿元。 在党建引领工业振兴方面,象州以“四个一批”优化园区空间及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3+4”工业产业链转型提质,成功推动5家企业9个项目入选《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全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2%,位列全市第一。 在党建引领文旅消费方面,推出“象州十九怪”“妙皇屯里山涧营地”“古郡田园”等农文旅项目,持续打造“象州梦幻夜”“幸福星光夜市”“星梦轻创业夜市”等消费聚集区和“广西三月三”壮欢节、荧光夜跑、匹克球赛等“文体旅+”活动,“象州出品,必是臻品”获得广泛认可。今年“五一”假期,象州累计接待游客54.31万人,旅游消费3.5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35.7%、52.55%。 产才融合育栋梁 “象州的优才政策让我有了归属感,也让我下定决心在这里干事创业,做出一番成就。”引进人才顾绍辰的心声,正是象州县引才、留才、用才环境的真实写照。 象州县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在人才招引、培养、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人才招引方面,征集“三支一扶”岗位20个,招聘乡村振兴专员36名,引进27名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填补专业缺口。 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订单式”培养模式,先后开展叉车驾驶、AI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34期,惠及劳动者1500多名。开发36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建立“导师带徒”机制,让年轻人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匹配企业需求,实现“课堂”对接“车间”,培育本土化技能人才方阵。此外,招录325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家燕归巢”实践活动暨大学生联村助村活动;搭建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平台,吸引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200余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现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在人才服务方面,象州县紧扣党管人才原则,探索“人才工作清单化”管理模式,建立“县领导+用人单位”双重联系服务机制。开展“筑梦象州 才创未来”人才服务活动,配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暖心礼包”优才政策,打造“人才E站+青年人才驿站”服务矩阵,为青年人才提供“住宿—交流—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