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正在晾晒稻谷。
晚刊讯(记者 唐毅 文/图)“分两个方向对开,把收割速度提上来!”11月7日下午,在象州壮欢富硒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区里,象州县新庆田园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树由正指挥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收割富硒晚稻。伴随着收割机“轰隆隆”的响声,金黄的稻秆一排排倒下。附近社员有的在搬运稻谷,有的忙着打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从2019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让马坪壮欢科技有限公司和新庆田园合作社联手,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创建象州壮欢富硒水稻产业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按照生产资料、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以绿色富硒大米的标准和种植要求,有效帮助当地农户降低种植成本,提高水稻品质。
据了解,该示范区内的晚稻田预计平均亩产量约400公斤。因为有“富硒”特色品牌加持,其收购价格与普通大米相比要高出3~4倍。农户每亩地比之前增收300元左右。
“种田有收入,帮人收割水稻也有收入。我觉得现在农民也能算是一个‘高薪职业’啦!”今年44岁的村民杨乃东是覃树由请来的收割机驾驶员,其家里也种有10亩富硒水稻。杨乃东告诉记者,他从2014年开始专门从事水稻收割作业,每亩地收费标准为100元左右,一年下来,他仅帮人收割水稻就有约4万元的纯收入。
近几年,当地政府还把冬种和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相结合,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油菜,以此育肥土壤。
“每年春节过后,马坪镇千亩连片油菜花竞相开放,再加上周边乡村的田园风光景色,总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拍照。”马坪镇镇长潘友莲介绍,下一步,该园区计划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推行“文化旅游+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模式,助力马坪镇乡村振兴工作更好地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