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邦抓和儿子牵手出门买菜。

小宏放学回家主动煮饭。

韦邦抓陪儿子下棋,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小宏正在输血。
11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城东五路的韦邦抓家里,看到在近20平方米的房间里,药瓶随处可见。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夫妻俩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儿子小宏(化名)出生5个月即被查出患有中型地中海贫血,每月要靠输血维持生命。因为爱,11年来,他们一直在与病魔顽强抗争。
幸福家庭突遇变故
今年44岁的韦邦抓是兴宾区蒙村镇人,2008年,她与蒙先生结为夫妻。次年,儿子小宏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然而,5个月后,小宏被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夫妻俩措手不及。
“后来检查才知道,我和丈夫都是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韦邦抓告诉记者,孩子每个月要输两次血,每次要花1000多元,治疗费用高昂。为了让孩子得到治疗,他们努力挣钱,定期带孩子输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年底,丈夫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去世。无助的韦邦抓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看着熟睡的儿子,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2014年3月,韦邦抓带着儿子搬出长岭村,来到市区生活。“就算我过得再苦再累,也要让小宏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长大。”韦邦抓说。
母亲打零工筹药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韦邦抓的手布满老茧,还有几道伤痕。她告诉记者,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每天都去打零工,搬砖刮墙,样样都干。
4年前,韦邦抓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来,昏了将近15分钟才醒过来。“摔下去的瞬间,脑子里都是儿子的脸,我想着我不能出事,儿子还需要我。”韦邦抓说,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抱住儿子,并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做工要更小心。
“很多爱心人士向我们伸出援手。”说着,韦邦抓的眼睛湿润了。记者了解到,兴宾区河西街道、新华社区的爱心人士为母子俩申请了低保,还时常去慰问他们,逢年过节向他们赠送油、米等生活用品。
韦邦抓说,她最大的心愿是早日赚够50万元,让孩子接受基因疗法,恢复健康。
儿子主动分担当“超人”
11月7日,记者前往兴宾区人民医院,看到护士正帮小宏扎针输血。“在我心中,妈妈是超人。”小宏说,去年有一天,他半夜发烧,不方便出门,妈妈不停地为他擦汗、敷额头,整晚都没有闭眼,一直守在他的身边。“只要我身体有些不舒服,妈妈总是整晚不睡觉地守着我。”他说,妈妈的爱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深知妈妈的辛苦,小宏每天放学回家都会主动煮饭、写作业、做家务。“我想用行动告诉妈妈,我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孩,可以为她分担辛劳。”
记者注意到,小宏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里的墙上贴满奖状。小宏说,他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妈妈过上好日子。“长大后换我来做超人,保护妈妈。”他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