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度过“史上最长寒假”,昨日上午9时,2020年全国高考在延期一个月后正式拉开帷幕。进出校门检测体温、“陪考大军”人数锐减、“临时考场”随时待命……因为疫情,今年的高考有些不同寻常。但不变的是,家长和社会的殷切关注,考生为之奋斗不息的梦想,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渴望。
高考期间,晚刊记者兵分多路,守候在来宾各个考点门口,记录这场特殊的高考。
考生:踌躇满志,相互加油

考生进入考场前合影留念。 7时30分许,记者在来宾一中看到,考生坐上爱心送考公交车,出发前往各个考点。在车上,大家透过车窗向老师、家长挥手,踌躇满志。与此同时,载着来宾二中、来宾八中考生的车辆缓缓驶入一中考点。记者看到,考生戴着一次性口罩,满怀信心走向考场。“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互相加油鼓劲,激昂的声音回荡在校园里。
在考场警戒线外,考生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有的阅览考场信息,有的抓住最后一刻努力复习,现场弥漫着蓄势待发的紧张气息。
“高考加油,高考必胜!”莫德稳、黄海军、李坤宝来自来宾一中,3人是同班同学。仔细浏览考场信息后,他们相互加油鼓劲,并耐心等候进考场。
除了面庞清秀的青年人,考场上还有一群“老生”,他们就是社会考生。今年38岁的黄女士是一名社会考生,她告诉记者,由于当年没有条件参加高考,她没能读大学,“现在有条件了,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希望能通过今年高考考入理想的大学。”
“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给新生的一封信》,我写的是《假如没有疫情》。”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记者在来宾高级中学门外遇到一名社会考生,他说,考完上午的科目后,他要赶紧回住地补充能量、稍作休息,为下午的考试做准备。记者注意到,社会考生有一条独立的出入通道,考试结束后将按规定通道有序走出学校。
老师:“播种”三年,静待收获

“护考天团”的老师祝考生“旗”开得胜。在校园里,记者被师生之间的情谊所感染。在来宾高级中学的图书馆前,考生坐上送考大巴,与车外的老师互相道别、彼此加油。 “同学们,我们相信你们,你们是最棒的!祝你们考出好成绩。”上午8时左右,各科老师与考生一一击掌、拥抱,为他们加油鼓劲,送上老师的祝福和暖意。 “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祝他们旗开得胜,金榜题名,考上心仪的大学。”来宾二中老师凌霞说,作为考生的班主任,看到大家“播种”了3年,如今等待收获,即将走上人生新阶段,她为孩子们感到开心。 “孩子们,保持平常心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老师为你们加油!”随车护送学生去考试的来宾八中老师罗壮桂下车后,不忘鼓励学生调整心态。罗壮桂告诉记者,他今年带的毕业班共有52人,学校执行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并积极为学生作心理疏导,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良好,无人缺考。
家长:“陪考大军”难见扎堆

家长在考点外等候。前几年,每到高考的时候,各考点外人山人海,满是陪考的家长。因为疫情,今年的高考有些不同,考点外不再有成群结队的“陪考团”在焦急等待。偶尔有家长来接考生或送食物,大家都会自觉保持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此时此刻,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心里默默为孩子加油鼓劲。”在路旁目送孩子前往考场的家长张丽坤说,早上6时40分许,她和丈夫已到校门口等待,“我们来之前没有告诉女儿,希望她不要有太大压力,从容面对考试。”据了解,张丽坤的女儿是文科生,需前往来宾四中考试,当天一大早,夫妻俩默默来到学校为女儿壮行。
来宾高级中学校门外,市民秦女士与丈夫默默守候,等待女儿凯旋。秦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在外省工作,为陪伴孩子高考,他们特意赶在6月底回到来宾。
12时15分,一辆返程大巴回到考生所在学校。看到孩子们自信的脸庞,家长使劲挥舞着手臂,高喊“加油”。大巴车内,考生也隔着车窗向家长挥手致意。一句简单的“加油”,传递着家长的爱与温暖。
场外:“护考天团”时刻待命

交警在考点周边执勤。考场内,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外,有一群人在为他们“护考”。记者在多个考点外看到,交警在岗位上执勤,确保考点交通顺畅,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一位在来宾四中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的交警向考生伸出大拇指,得到考生的热烈回应。与此同时,城管部门工作人员也在考场周边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摊点及沿街商业促销、高音叫卖等行为;医护人员为进校人员测量体温,志愿者则在一旁待命,等待需要帮助的人;救护车、电力应急电源车准备就绪,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开考前10分钟,两辆绑有黄丝带的爱心送考车停在来宾高级中学门口。“考生能及时进入考场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司机农进葵、刘振前告诉记者,当天上午,他们义务护送4名考生参加考试。8日,他们将与市区的其他爱心送考车队成员继续开展义务送考活动。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陆续走出考场,虽然与考生素不相识,但站在门外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挥舞着拳头,他们用这种方式为考生加油鼓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