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青山变“金山” 绿产拓新路 来宾中考成绩7月12日9时起可查 “政校企”联动架起青春“就业桥” 心理辅导进社区 学会巧解“矛盾结” 江西师生跨越千里到象州进行“文化探亲” 柳梧铁路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诚信之星”兰培文: 千年壮锦织就诚信经纬 向新 向智 向强
 
 

共餐不传染 疫苗非终身

专家详解肝炎防治误区与筛查重点
作者: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时间:2025-08-03

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陈 霞 实习生 陶丹丹)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降低新发感染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什么是肝炎?肝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异常、代谢问题等都可能引发肝炎。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按病原体类型分为甲、乙、丙、丁、戊型,每种肝炎的传播途径、发病特点和危害各有不同。

当前肝炎防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廖炯介绍,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为乙肝和丙肝,两种肝炎面临最大挑战是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约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诊断率为22%、治疗率17%,丙肝诊断率为30%、治疗率10%,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率达到90%和治疗率达到80%的目标差距较大。

“当前,医院开设了乙肝临床治疗门诊和丙肝治疗门诊,对符合抗病毒治疗乙肝感染者尽可能动员抗病毒治疗,对符合乙肝临床治愈条件患者动员使用治愈方案,使用乙肝临床治愈方案者治愈率接近50%。”廖炯告诉记者,市人民医院于2024年初开设丙肝治疗门诊,再加上国家医保政策倾斜,使得更多患者敢治疗、愿治疗,丙肝抗病毒治疗率由去年的30%上升至今年的60%。此外,市疾控中心主动引导患者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显著提升了丙肝病例的诊疗率。

廖炯说,一直以来,公众对肝炎存在不少认知误区。误区一: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或丙肝。这是错误的看法。乙肝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传播,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具、不安全输血)。日常工作学习(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咳嗽、打喷嚏等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无需过度恐慌或刻意回避患者。

误区二:接种乙肝疫苗后终身不会感染。乙肝疫苗接种后,体内的抗体水平会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来说,疫苗保护期可达10年以上,但部分人群抗体可能会提前消失,建议定期测抗体水平,看是否要补种疫苗。

误区三:肝炎患者不能结婚生育。乙肝、丙肝患者病情稳定时可正常结婚。乙肝女性可通过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将母婴传播风险降至极低;丙肝女性治愈后再怀孕,可完全避免母婴传播。科学干预下,肝炎患者可以安全生育。

以下高危人群优先进行肝炎筛查:

有肝炎家族史者。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有乙肝、丙肝等肝炎病史的人群,因遗传因素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风险较高。

有血液暴露风险者。包括接受输血、血浆等血制品者,有不安全注射史者,长期血液透析,以及纹身、穿孔、打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史者。

有高危性行为者。如多个性伴侣、性伴侣患有肝炎等。性传播是肝炎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此类人群感染风险较大。

孕妇。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孕妇首次产检时必须进行乙肝、丙肝筛查。

对于脂肪肝发展为肝炎且风险增高的问题,廖炯说,脂肪肝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定期监测进行干预。早期轻度脂肪肝可通过减重、戒酒、均衡饮食等逆转;中重度或合并代谢异常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避免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编辑: 韦祯祯
 
 
 
 
 
从“人海战术”到“智能作战”
“红帆”引航万象兴
逐绿而行结硕果 向林而兴惠民生
来宾市介绍“五千九百”产业引擎发力...
“诚”植沃土 星光闪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