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拍市工业园区一角。(本报记者 李冠才 摄 资料图片)
里昂生物质发电二期项目的厂房干净明亮、机器轰鸣,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通过加工,变成了绿色电力;华润武宣新型建材产业园顺利开工,绿色环保产业链每年将新增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三江口高性能纸基新材料产业项目奠基建设,拓宽“林浆纸用”一体化产业发展平台;广铁公司加入柳钢集团,“年产80万吨精纯合金添加剂技改项目”为建设锰产业绿色生产基地增添强劲动能…… 一个个工业企业开足马力,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一项项惠企政策紧抓落实……今年以来,我市上下以起步冲刺、开局争先的姿态,着力抓投资调结构、抓运行稳增长、抓培规扩增量,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3%,排全区第二位,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4%,排全区第一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6.5%,累计培规入统工业企业15家,高质量完成一季度各项任务目标。 聚力壮大产业 打好“十四五”开年硬仗 今年以来,我市制定印发《奋战一季度、加力开新局工作方案》,把工业产业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引擎:聚焦工业率先突破,推动工业做强做优,细化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和时限,凝聚共识合力推进工业强市。 摸清摸细家底,精准发力服务。今年年初,我市全面排查梳理新建投产项目和临规企业,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将70家工业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和服务,并将重点培规企业视同为规上工业企业落实专人服务;加强与统计、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精细化指导各县(市、区)推动企业上规入统,扎实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一季度会商纪要,紧盯工业发展重点项目、重点任务落实,铆足干劲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形成了市、县齐抓的工作局面;建立市、县企联动预测监测调度分析机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强化科学调度,重点对2020年产值排前50位的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旬监测、旬调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起草《关于推进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导全市未来三年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振兴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 一项项抓攻坚,一个个求突破,我市扎实推进一系列抓工业、打基础、谋长远的政策措施,正一步步把“工业强市”的蓝图变成现实。 掀起项目热潮 构筑产业发展“硬核实力” 未来五年,我市将把主城区范围内的工业园区作为“主中心”,三江口新区作为“副中心”,迁江工业园和凤凰工业园作为“两翼”,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作为“多点”,全面构建“345”现代工业体系。 循着这张蓝图,以“一主一副两翼多点”空间布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在来宾呈现千帆竞发之势,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全面提质提速。 今年以来,全市“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聚力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投资调整结构:在“双百双新”谋划和建设方面,推动新东运熔剂骨料碳酸钙、义来建材等17个骨干项目加快建设,“双百双新”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并组织仙鹤高性能纸基新材料等33个项目申报自治区第四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在“千企技改”工程建设方面,全面调查摸底全市新一轮技改项目情况,计划申报自治区“千企技改”项目30个,推动武宣华润建材产业园、华宝三期、植护云商二期等项目开工,虎鹰水泥二期、瑞隆矿业、华臻新材料等项目试产投产;在工业招商引资方面,参与2021年第二届世界碳酸钙交流会暨来宾专场投资对接会,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 “纾困惠企”+“保姆服务” 打造最优投资发展环境 今年4月,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在2021-2023年每年统筹50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重大工业项目竣工、工业企业上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工业企业产值贡献奖励和考核奖励,并实施工业企业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工业项目审批服务机制,更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惠企政策“跑起来”,“真金白银”快落地。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来宾市“奋战一季度加力开新局”打好工业增产增效硬仗有关优惠政策措施》,通过产值贡献奖励、上规奖励、降低要素成本等8条举措重点支持企业生产发展,共15家企业符合获得上规奖条件,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符合产值贡献奖和投资贡献奖。同时,我市积极争取上级专项债券和扶持资金,建立精准扶持企业的体制机制,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服务前置、关口前移、力量下沉,把问题在一线解决。我市实施特派员制度,向全市28家重点企业安排“一对一”联系服务,指导各县(市、区)参照做法,对辖区内其他重点企业落实特派员制度,实现重点企业特派员全覆盖。此外,对规上企业和重点培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在线上、线下收集企业问题43个,完成办理32个,重点解决了同晟新材料参与增量交易、来宾电厂48.9万吨进口煤配额需求等问题,“零跑腿”服务获企业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