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近日,笔者走进武宣县城东新区七星湖体育综合体施工现场,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几弯低浅明澈的湖水旁,多辆挖掘机、推土机在“掘地三尺”,发出隆隆声响;工人们顶着烈日,奋战过水箱涵、修筑赛道边坡,抢抓工期进度…… 今年以来,武宣县高位推动清廉建设,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工业经济稳增长、持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提升发展成色。前三季度,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地区生产总值99.4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市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武宣县纪委监委紧盯机关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对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党纪政务立案132件,采取留置措施3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人,挽回经济损失1720万元。其中,粮食购销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立案审查调查39人、采取留置措施1人,挽回经济损失410万余元。 徐徐清廉新风扑面而来。武宣县着眼于“新兵廉”、领导干部上讲台话清廉、整治“躺平现象”“股长现象”,强力推进作风能力建设年,全面净化政治生态。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话清廉、开展“新兵廉”廉政教育活动,促进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先后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话清廉69场次,聆听人数5000余人;新录用的41名公务员分3批次到纪检监察机关进行学习教育,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以“六自省”“三必查”,整治“股长现象”,对该县教育体育系统的15人进行立案审查调查,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处理9人,以“一谈一询一牌”整治“躺平现象”;对帮扶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的11名党员干部立案审查调查,诫勉谈话4人。 丰富清廉建设载体,创新工作举措,全域推进清廉建设。成立8个清廉单元,设立“1+N+1”工作专班,跟进指导清廉单元建设日常工作。各单位部门积极发挥内生动力,打造特色品牌,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其中,“办不成事”服务专窗+“一码查询”、“清廉医院大家评”、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等8个创新做法表现抢眼。在全区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武宣县作典型经验发言;年产值达10亿元的广西新东运矿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清廉民营企业建设现场推进会唯一现场参观点;桐岭镇和律村获评自治区级清廉示范村,系全市唯一一个。 擦亮清廉底色,有力提升经济发展成色。武宣县依托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山水湖泊景观为支撑,以举办2023年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静水皮划艇和赛艇项目为契机,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景村+旅游”新名片,现已建成4A景区4个,为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农业大县,武宣还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有声有色。现有桐岭和律哈密瓜、二塘石耉蔬菜、东乡江村瓜菜等百亩集中连片种植大棚基地8个,其中种植大棚850亩、小拱棚205亩,年总产值1693万元;建设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设施农业15.8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38万亩果蔬种植,让助农增收迈进一大步。 清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武宣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合力,统筹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国企、清廉民企、清廉学校、清廉医院、清廉乡村、清廉家庭等8个清廉单元建设与各项任务有机融合,赋能武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