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5日,航拍位于红水河畔的六纳村。这里山水相连,房屋错落有致,村内环境干净整洁。
走进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这里不仅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民俗民风十分纯朴。在六纳村,讲文明成了群众茶余饭后比拼的“科目”。这是近几年该村创新举措,动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整治人居环境,开展文明大比拼的成果之一。 该县自启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立足实际,聚焦重点难点,高站位描绘“创城”蓝图,推动创建工作在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上突破创新,着力调动干部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创城”工作有序开展。 提高政治站位 绘制创城“航向标” “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抓整改、促提升,不断提高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坚决打赢打好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这场硬仗,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忻城注入强大动力。”忻城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坚决打好“创城”攻坚战。 忻城县委将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纳入“十四五”奋斗目标,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印发了《忻城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2022年工作方案》,规范创建标准,明确考核机制,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创建工作体系,并建立点位清单台账,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专项工作组多方责任。忻城县委宣传部建立强督查、促落实工作机制,不定期对“创城”工作进行明察暗访,以查促改,促进“创城”工作有进度出实效。 聚焦精准发力 畅通创城“连心路” 连日来,忻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联合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开展2022年创建文明城市城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忻城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行动中,执法人员重点对城区主次干道临街门店乱摆乱放、非法占道经营及流动摊贩、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进行集中整治,保持城区环境整洁美观。 今年以来,忻城县重点围绕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和卫生脏乱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在整治和查处机动车违法行为、持续做好城区基建卫生工作、重新划线规范停车、整治跨门槛经营和整治集贸市场“顽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县交警大队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137起,纠正违法35640人次;组织志愿者在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公共场所垃圾和清除非法“小广告”,参与人数达8000余人次;对已改造好的芝州一路、二路部分路段人行道重新划临时停车线;对乱停乱放行为和对主城区主干道、部分次干道跨门槛经营行为进行整治6次,及时拆除各类乱搭乱建建筑;及时清理东门集贸市场、东门临时市场乱搭乱盖摊位,粘贴宣传标语100余张,并公示监督投诉举报电话,设置群众意见薄等。 用情建设家园 守好创城“幸福屋” 路平了、灯亮了、景美了、公共文化场所有了……现如今的忻城,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几年前,部分地区还是杂草丛生、路面坑洼,经过这几年的改造提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房屋到道路,从室内到室外,旧貌换新颜,群众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实现了变化“看得见”、幸福“摸得着”。 今年以来,忻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查短板、出举措、严落实……有效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让曾经的“堵点痛点”变成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今年,忻城县交通改造工程城区道路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风貌改造完成52个村屯2271栋房屋建设。 营造舆论氛围 唱好创城“主旋律” 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在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中,忻城县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建美好家园。 该县组织各乡镇、各单位结合实际,充分整合资源,运用各类宣传阵地与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创城”氛围。通过发放“创城”宣传资料、开展民意调查问卷、对外宣传等措施,普及“创城”知识,营造“创城”氛围。截至目前,向社区居民发放创建文明城市系列资料2万份,发放民意调查问卷1万份,通过各单位LED屏滚动宣传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标语1000余条;向单位、乡镇、村屯发放创建文明城市宣传资料共计12000份;在县中心广场、红川广场、盘鹤岭公园、工地等场所张贴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144条;制作“创城”倡议并通过村村通应急广播向全县村民广泛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