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他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应该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我们党的这个独特优势保持好、发挥好”。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首次高度概括了“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对党校寄予的厚望,充分表明党校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报告中“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深意,自觉、全面、清醒认识党校职能作用的发挥,始终坚持以“严、学、教、研、咨、宣”六位一体化全力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下以我校实践为例,总结为四个经验。 一、做到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三个到位”,切实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统领“严、学”挺在前、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学习放于首位、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始终,坚决做到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一)坚持从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及时到位。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加强机关政治建设,出台了几十个制度文件,形成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为全面从严治校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党校教师人员不足的实际,我们提出“全员教员、全员服务主业主课”理念,探索“三人制”组织员团队管理模式,制定完善《中共来宾市委党校(学院)关于规范教职工外出授课、评标(审)或参加学术活动管理的规定》等9个规定,对外出有酬活动的次数、班级群成立期限天数、廉政家访全覆盖7步骤等作出规定,制定学员教师守则等,取得良好效果,曾先后3次在全区党校系统校长会议、全区基层党校教学骨干培训班、全区党校常务副校长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把“三个从严”要求落到实处》作为唯一一个地级市党校代表文章在《广西日报》“党校贯彻条例”专栏刊发。 (二)坚持创先争优平台配置及时到位。我们突出抓好活动的载体建设,搭建一系列符合时代需要的创先争优平台。一是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围绕“一支部一品牌,一科室一创新,一岗位一创见”工作思路,按照“凝心聚力 提质增效”总要求,打造形成“创先争优 高效服务”“办好培训 善作善成”“学懂做实 开启智慧”“精细管理 保障有力”4个支部4个学习工作品牌,各支部焕发出昂扬向上的新风貌。二是搭建“我为来宾献一策”、“四问”微课堂、“五同”基层服务活动、行动学习+咨政研学等学员党性教育和锻炼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员,做出一系列学员咨政成果。三是搭建工会公益平台、团建平台和服务基层群众平台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沉侵式”竞演平台等,凝聚人心,润物无声。 (三)坚持绩效督导及时到位。我们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不断改进绩效考核方式,形成了现在较为科学简便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两大系列绩效考核指标,有效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坚定,践行“三个方法”,切实加强“用学术讲政治”,引领“教、研”传授道业、以理服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求党校“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因此,我们要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科研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两者成果互相转换,为广大学员明理笃行作出应有贡献。 (一)践行首课制法。2020年以来,我们明确要求党校教员讲课首先要阐释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讲清学术见解,每个主体班必须至少安排一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课程,称为“首课制法”。受到疫情影响,我们共开发了46门专题课程,其中6门荣获全区全系统评选表彰、1门获评全区党校系统精品课优秀课程,各门教学优秀率高达93%。共举办158期班培训16353人,受到广泛好评。 (二)践行首创精神法。大力推广行动学习+主题研学、全系统学文件谈经验部署会、县级党校现场会、红湾主题读书故事分享会、咨政课题分析交流会、案例式、沉侵式、翻转式等11种做法,在教学科研上力求“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积极发挥首创精神,推出一批创新成果。2020年以来,创新教学比例占比高达23%,科研厅级以上征文获奖21篇,厅级以上课题立项16项、全市系统课题12项,在《当代广西》《桂海论丛》等公开发表论文56篇,获全区党校系统第四届优秀科研工作进步奖。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们整体谋划全系统实施总方案,在教学上开展市委党校送备课成果到各县级党校集体交流、县级党校组织开展现场研学分享的活动,打磨1个总课程+联合1次专题集体备课+打造1个特色现场教学点的“1+1+1”集体备课模式;科研上推出系列解读文章16篇在《来宾日报》刊登。 (三)践行首肯心服法。我们始终践行教学科研要“自己人首先赞同、受众者一接触觉得好”的首肯心服工作法。一方面充分发挥4个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作用,通过“3+2”点评集体公开课推出20分钟左右“两论坛”(主题党日论坛、素质提升论坛)系列课程;另一方面抓好常规性教研室内部试讲、全校公开试讲和当前“日读月谈”活动;开展市情“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其中2篇经验总结分别获得自治区领导、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2篇获得全区党委政研系统“大学习大调研”优秀成果奖,1篇调研获得全市调研成果特等奖。 三、做到赶考上的清醒坚定,致力“三个解决”,切实加强问题导向,指引“咨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的赶考路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清醒地提出“三个务必”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校作为我国重要智库之一,我们要做到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服务。 (一)致力解决社会民生热点问题。我们积极发挥学校7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开展调研,每年提交提案超过4个,基本列入优秀提案、重点提案。 (二)致力解决发展战略问题。我们就产业转移、木材加工、桂中治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来宾发展问题提交咨政报告16篇,其中4篇获得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4篇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5篇获得其他市领导批示。党委信息采用10篇,其中上报中办3篇,上报区厅6篇。 (三)致力解决党建问题。我们积极承担自治区、市有关党建问题课题研究,积极提出对策建议,获得广西党建研究会、广西机关党建研究会立项、表扬10篇;积极聘请党建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到校讲学,剖析问题、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把手教,互相探讨,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推动全市基层党建标准化发展,为来宾出台广西第一个“基层党建五年规划”作出一定贡献。 四、做到传播上的清醒坚定,打造“三个特色”,切实加强凝聚正能量,主导“宣传”发出好故事、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中央到县四级共有党校近3000所,如果都能发挥改进和纯洁作风的作用,学员们回到单位和社会之后都能发挥‘宣传队’作用,那么这股力量就不得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党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认真履职,主动作为。 (一)打造党校特色宣传平台。一是积极抓党校宣讲高素质人才建设。先后引进10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党校宣讲的独特优势。来宾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名宣讲团成员,我校占8名。二是积极推进市县乡村屯五级党校大宣讲。用好乡村基层党校阵地,创新开展全市党校系统“百堂党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下基层志愿宣讲活动236场次受众15056人,率先在全区开展送教下基层党校志愿宣讲全覆盖,该经验做法获《广西党校(行政学院)工作通讯》发表。三是与市委宣传部、《来宾日报》联动宣传,截至目前在《来宾日报》发表文章近30篇,获全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2次、全市优秀理论宣讲报告6篇,全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7人。四是搭建廉政法治、国防等教育平台,实现文件要求列入党校主体班必修课全覆盖。五是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年均领导干部上讲台超过30%。 (二)打造地方特色“理论教育+红学+研学”路线。我们联合全市五个县(市)党校深入挖掘特色现场教学资源,形成广西大瑶山地区重走费孝通之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民族团结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研学等4条研学路线,品牌影响逐渐增强。2020年以来,全市党校系统现场教学基地累计接待学员198批次12465人。 (三)打造时代化大众化特色的微课程和网上视频课。我们开发了24门短课程和网上视频课,其中9门纳入广西干部网络学院必修、选修课程,仅今年刚纳入的5门必修课点击量已经超过40万人次。 总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党校“严学教研咨宣”六位一体发展,是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党校将不负“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越办越好。 (中共来宾市委党校(学院)校(院)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