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疫”,一次大考。 “11·24”疫情发生后,我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预案,组建自治区来宾市疫情处置联合指挥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位统筹 以快制快 疫情发生后,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率自治区专家组到我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我市工作情况汇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何朝建指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做好处置工作。市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廖和明指示,各项处置工作要内紧外松、密切配合,以最坏的打算做好充足的准备。 11月24日晚,何朝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讨论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严格遵守疫情管理规定;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工作,统筹好力量、分配好体力、分配好人员。 “要坚持‘落实政策、精准科学、管住为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日来,何朝建每天坐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又要管住疫情、保障民生。 为强化组织保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立即成立自治区来宾市疫情处置联合指挥部,建立自治区、来宾市、各县(市、区)三级联动、联合指挥、合成作战的扁平化高效运转指挥体系,争分夺秒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遏制疫情蔓延,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时。很快,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先后发布并实施: 一是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动态调整高风险区,对已划定的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按照“快封快解”要求,对符合解封条件的区域及时解封; 二是全力加快核酸筛查。对高风险区进行核酸筛查,快速高效统筹“采、送、检、报”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把阳性感染者“捞干筛尽”。低风险区域科学合理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愿检尽检,方便辖区群众。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按规定开展核酸检测; 三是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持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精准摸底、精细管理、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动员、加强监督、推动落实,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四是强化保障社会民生。成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确保米、面、油、肉等重要民生物品的供应,持续开展民生物品的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建立八类特殊人群名册,开通送医送药“绿色通道”,及时为管控区域重点人员提供服务。成立防疫热线专班,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尽锐出战 联防联控 号令之下,自治区来宾市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下设的各个工作组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科学分析研判 快速精准防控 联防联控组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科学分析我市疫情形势,快速精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努力跑在病毒前面,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科学推进流调溯源工作。由公安、卫健部门以及支援我市的各地医护人员组成一支200余名流调溯源队伍,按照“2+4+24”快速反应机制,采取“一病例一专班、一场所一专案”联合流调模式,深挖源头、深入分析阳性个案活动轨迹,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全面落实管控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排查并推送密接人员1万余人,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居家隔离。 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将感染者居住地、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等划定为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符合解封条件的及时解封,做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目前,已将40余个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 坚持规范管理 确保安全转运 本轮疫情发生后,隔离转运组立即响应,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抓好隔离房源征集及安全转运工作。 坚持严标准改造,对照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外围警戒线、医废垃圾暂存点和专用运输通道等,征集改造46家酒店、6108间隔离房。坚持专班专业,成立16个市级隔离点工作专班,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在一线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规范管理,先后出台《集中隔离点应急处置预案》《集中隔离点隔离对象就医方案》《集中隔离点三巡三询一报告制度》等14项制度性规范,对专班设置、送餐流程、场所消杀、人员防护、医废处置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实化、规范化。坚持精准调度,组建应急保障车队,调集60辆公交车、49辆客车作为储备运力,保障医护人员、密接者等重点人群的运送转运工作,累计调配运输车辆104辆次、转运2512余人。 目前,全市按照疫情防控“新十条”,正有序、安全地转为居家隔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统筹医疗力量 全力救治病患 
11月30日,广西双蚁药业有限公司积极调运医疗物资,全力保障防疫医疗物资正常供应。(本报记者 刘 维 摄) 揪出病毒,保障阳性病例的健康安全,是医疗救治组的第一要务。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医疗救治组按照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原则,梯次启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三类收治场所。 全市确定来宾市中医医院为“黄码医院”,满足风险人员就医需求,其他医疗机构为“绿码医院”;腾空兴宾区八一医院作为“亚定点医院”,用于隔离救治特殊人群感染者;组建了合山市方舱医院和凤凰方舱医院等方舱医院,满足病患救治需求。 自“11·24”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第一时间响应,统筹医疗力量,抽调1324名医务人员参加疫情处置工作。其中,支援桂林市返回的88名医疗队员还没来得及休整,又继续投入到全市抗疫工作中。 按照国家现行诊疗方案,医疗救治组严格执行出院标准,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Ct值≥35可以出院。本轮疫情截至12月8日上午,全市累计出院出舱425人,含当日出舱209人。 此外,我市重点关注保障基础疾病严重的特殊人群救治需要,为孕妇、年龄较大的特殊病例开设“绿色通道”。 优化服务模式 满足居民需求

11月29日,在河西街道河西社区一核酸采样点,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为老人提供帮助。(本报记者 韦海臣 摄)
面对疫情,社区管控组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服务模式,阻断病毒蔓延,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坚强屏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管控组号召干部职工下沉社区,设立375个网格临时党支部,86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社区干部、网格员全覆盖下沉网格,协助开展排查、值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和管理服务工作。 为做实群众生活服务保障,社区管控组在市城区365个小区设置物资配送(接收)点,落实700名派送负责人和3000多名派送员,确保及时将所需生活物资配送到居民家门口。印制“疫情防控党群服务连心卡”,全覆盖发放到社区8类特殊人群手中,为他们提供专项服务。推行“1122”(即一面党旗、一个服务台,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服务模式,在每个网格设置网格服务站,解决群众各类诉求4.67万人次,提供政策宣传、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等服务7.13万次。 高效统筹调配 物资“应保尽保” 11月24日以来,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市工信局迅速启动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组建医疗物资采购和发放两个工作专班,配备18名精干干部专职负责。建立扁平化快速高效的物资采购、调拨、配送工作机制,统筹调配全市政府储备医疗物资,24小时不间断“应保尽保”。 
12月5日,在管控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为无法出门的居民送物资。(本报见习记者 黄小清 摄) 加强物资采购储备超前研判,及时收集来宾市、兴宾区两级医疗物资需求,每日21时前做好次日核酸采样所需的检测、防护、转运、消杀等医疗物资统计工作,实时监控医疗物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依照“3+3”原则,提前准备3个轮次医疗物资,并谋划准备后3个轮次,确保满足防疫医疗物资需求。组织专门工作队下沉一线,详细了解兴宾区医疗物资保障组、各关口点站检查清点物资发放和使用情况,及时掌握一线物资运行情况,畅通信息、动态调度,打通防疫医疗物资调配和使用“最后一公里”,确保供需衔接平稳。 采样顺畅有序 工作扎实有效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组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疫情防控“新十条”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2月7日,累计采样382.36万人次。 核酸检测组每天根据前一天核酸采样、检测情况,聚焦高风险区“快封快解”,及时调整检测范围,结合疫情形势发展,动态调整次日的核酸检测方案;根据当天检测方案,精准开展样本调度,预估当日采样量、分配下达各实验室,并实时监控检验进展情况;持续做好样本转运调度以及各类数据统计报表等工作。 指导检测机构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核酸采样点工作指引开展检测工作,加强“采、送、检”各环节的力量匹配,提高核酸筛查工作质量、速度、覆盖面,形成了“方案确定-圈定采样范围-落实采样点-确定采样队伍-样本转运和中转-调度送检实验室-完成送检-数据分析推送”的闭环运行,实现核酸检测各环节实时监测、环环相扣的高效运行模式,确保采样、检测工作顺畅有序。 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后,核酸检测组立即调整核酸检测方向,第一时间在市创业和规划馆门前、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等常设“愿检尽检”点,满足居民核酸检测需求。 为采样市民提供遮阳棚、免洗消毒洗手液,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适当延长采样时间……核酸检测人员夜以继日冲在前、作表率,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脸上留下的口罩压痕,主动上门为居民采样的身姿,在高质量完成检测工作的同时,让广大群众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下沉社区督促 聚焦问题解决 综合查访组组建多个查访小组,每日分别对357个社区网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核酸检测工作、各单位下沉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查访,督促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及时发现,督促整改。针对本轮疫情早期查访发现的核酸采样点医疗资源不足、医疗物资分发环节和流程有待优化、核酸检测医务人员到位迟缓等问题,经过查访推动,11月27日已得到全面改进,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如,11月30日查访发现兴宾区抽调参加值守卡点的民兵缺少保暖衣物、被子、火碳取暖的问题,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商家及时解决。 聚焦民生,解决难题。综合查访组通过查访发现并帮助部分企业、群众解决困难,得到企业和群众的赞誉。协调有关部门、乡镇解决广西益晟农业有限公司120吨尿素转运发放问题;协调广西来宾市四少食品有限公司负责配送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和出行难的问题,保障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果蔬食品配送到位;协调帮助磨东安置小区1名产妇打通无通行证回家的“绿色通道”等。 后勤保障提速 温馨服务暖心 “每天送餐都很准时,能吃到热乎的饭菜。”12月7日一大早,住在来宾饭店的医务人员韦唯赶在出任务前,领回该小组5人的早餐,对用餐保障表示很满意。 速度决定战局,温度提振战意。后勤保障组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后勤保障速度,提升后勤保障温度。 
12月2日,来宾市湖南商会志愿者给市城区20多个疫情防控工作集合点配送餐食。(本报记者 谢雪忆 摄) 每天早上5时20分,送餐司机潘强与同事便赶赴取餐点,分秒必争不让医护人员饿肚子。“我们用保温餐具送餐,送到后及时使用保温柜保温。”潘强介绍,每餐保障规模、时间、地点、联系人都提前明确计划好,保证各工作点人员的每日三餐及时、准确配送到位。 据来宾饭店联络员潘红秀介绍,针对上夜班的同志、在用餐时间前进入工作岗位的同志等,都会按照非正常保障要求给予保供。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后勤保障组共组织用车保障服务459辆次,物资保障62846件,会务保障服务36次,通信保障服务52次,保洁消杀服务106次。 后勤保障组还注重提供细致、贴心的特殊保障。设置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专班,随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常见小病痛医药服务。针对寒潮来袭外援人员衣物准备不足的情况,及时采购一批御寒棉衣发放,让1006名外援人员既抗疫又抗寒。 做好疫情“侦察” 阻断传播链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流调溯源组闻“疫”而动、迅速集结,共投入188人到一线流调工作中。 在这场新冠肺炎病毒歼灭战中,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和既往史……流调溯源组尽全力排查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从源头阻断疫情传播链。 为做好流调工作,流调溯源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挂图作战、行动迅速,仔细排查、全面深挖,尽全力排查密切接触者、排查风险点,对重点病例的活动场所处置工作提出防控意见。只要有流调任务,他们立即行动,有时凌晨三四点,还在流调现场、电话调查、撰写报告…… 强化环境消杀 遏制病毒传播 为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疫情交叉感染,环境消杀组积极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指导。针对特定场所,要求消杀人员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选择消毒剂和配比。本轮疫情截至12月6日,全市累计排查出消杀风险点2165个,完成风险点消杀1325个,总面积44万余平方米。 为强化工作实效,环境消杀组特邀自治区疾控中心消毒专家开展培训。12月3日,组织各隔离酒店管理人员、各管控区社区主任、高风险区社区主任以及相关消杀人员共70多人,集中参加消毒操作要点培训。 为提高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处置能力,12月7日,环境消杀组分城区和乡下两个组共48人,负责阳性病例居住小区、隔离点阳性病例居住房间等风险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和消毒过程评价,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中。 众志成城 合力战“疫”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抓疫情处置的黄金时期,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时,在这场大考中彰显担当作为。 自11月28日以来,市委编办的15名下沉干部与城北街道裕达社区4个小区的近60名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上门为居民采集核酸样本60余人次,搬送食材、生活用品等250次,有效确保小区秩序、居民生活安全有序,“内外联手”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兴宾区医保局、兴宾区供销社的党员干部不惧风雨,穿梭在各个小区,协助运送物资、维护秩序、核酸检测等。在他们的带动下,40名小区居民自发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让暖流在邻里间涌动。“你们守护我们,我们也要守护你们”,双向奔赴的“爱”见证了温馨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在社区里有他们的足迹、在管控点有他们的声音、在核酸采样点有他们的身影、在零售药店有他们检查的记录……面对战“疫”大考,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以党员为主力军的12个突击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您好,请出示一下‘桂核酸居民端3’。”12月5日,应届大学生梁敬琳在兴宾区城东街道镇西社区糖纸厂核酸采样点,为前来采样的居民进行信息采集。与此同时,她的父亲梁忠就也在疫情防控岗位上,父女俩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11月30日中午,在兴宾区河西街道锦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王寅华、韦有散两位退休党员志愿者正有条不紊地清点医务人员所需物资。抗疫战场上,退休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展现价值、奉献力量,用行动描绘出最美“夕阳红”; …… 在疫情防控一线,许多群众主动请缨,投入到联防联控工作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同干部职工一道,不顾白天黑夜奋战在排查、防控最前线。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抓实社区网格管理,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社区防控管理模式,成立375个网格战“疫”临时党支部,组织80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下沉网格,为老幼、孕妇、病患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2000多次。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参与、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