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宵节有燃灯、吃汤圆(北方吃元宵)和猜灯谜等,全国各地以活动之盛大,来庆祝过年的最后一天。但最吸人眼球的当数燃灯了。
对元宵节有记载的,距今1900多年前的东汉明帝时期就有燃灯习俗了。从当初官方的点灯敬佛,随后民间效法流行。中国人自古有燃灯爱好。燃灯能给人喜庆,温暖。在乍暖还寒的元宵夜里,橘红的灯光能给人心灵上的抚慰。到了明代,人们燃灯庆祝元宵节则已是深入人心,从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明代人对燃灯已经达到痴狂程度。
大家熟识的辛弃疾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是描写元宵节灯节的。这首词来自《青玉案·元夕》,前面还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真实再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元宵燃灯盛况。
我小时邻村曾有一户人家在元宵节夜晚接新娘。新娘坐在一辆糊成大灯笼的牛车里,灯笼里的烛光映出新娘隐隐约约的身影,扣人心弦。新娘灯车的前后摇曳着一队灯笼送亲队伍,尤为壮观。
我生活的地方,每到元宵节的夜晚,人们都纷纷向天空放飞孔明灯,向河里放许愿灯,像繁星一样的红灯笼飘荡在春节末梢的夜空中,映红了人们的笑颜,也照亮了人们对春节最后依恋的心情。
有一年元宵节,我见路边两位姑娘举手等抓正在徐徐下落的孔明灯,她们笑着把灯笼上的微信和电话记下。原来有一个男生把交友信息贴在灯笼上,希望接住他的灯笼的女生与他结下姻缘。这不失为一个浪漫的创意。
有次喝茶,有朋友说有一对夫妻在春节里吵架,妻子赌气跑回娘家,男方派了几拨人马前去求情领人均未果,眼看就要过完年,元宵节的当晚,丈夫突发奇想,提一灯笼前去敲门,妻子开门见此情景,远古悠远浪漫之风徐徐吹来,冰冷僵硬的心结瞬间被融化。
是的,燃灯对于过年来说,无疑是喜庆境界的提升,它是从人们物质崇拜上升到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春节文化的点睛之笔。
|